“看不懂”的一季度經濟數據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宏觀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574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700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31968億元,增長5.3%;第三產業增加值29077億元,增長7.4%。“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整體表現好于預期?!眹医y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作出如此判斷。
相關評論: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壓之下,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走勢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中國經濟是否回暖?“保8”的目標能否實現?似乎通過分析官方數據就可以得出結論。但“統計樣本多為大型企業;工業增加值向上,用電量向下;進出口持續疲軟,工業和消費持續增長……”等矛盾態勢的存在,讓“看不懂”一語成為不少市場分析人士對這些數據的評價。而4月份 CPI、PPI持續呈現出“雙負”,更引發了人們對經濟形勢的擔憂。
工信部急發鋼鐵限產令
產能過剩的鋼鐵業在寬松貨幣政策下繼續快速增產,終于引發了整肅——中鋼協人士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整肅行動。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下發了《關于遏制鋼鐵行業產量過快增長的緊急通報》,提出對不顧市場需求盲目擴大生產的鋼鐵企業,要商請商業銀行減少或停止貸款。
相關評論:工信部的焦慮,緣于鋼鐵業在刺激內需政策背景下發生的錯綜復雜的“回暖”局面。4月份以來,鋼鐵價格再次大幅上漲。回暖信號給行業中的許多人以樂觀預期和擴張沖動。在工信部看來,正是在此情形下,鋼鐵業出現了“盲目擴大生產,導致供需關系嚴重失衡”。
不過,坊間認為,如此朝令夕改,下次再刺激經濟拉動投資的時候還有誰敢上?更何況眼下其下游行業樓市等市場尚未回暖,見好就收也太早點了吧?
上海出資3億建金融學院
副市長屠光紹任理事長
4月19日,上海市政府出資3.2億元組建的交大高級金融學院由上海市市長韓正親自揭牌,而作為分管上海金融事務的副市長屠光紹更掛帥擔任了該學院的理事長。4月23日,上海市人大對《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草案)》(修改稿)進行二次審議,涉及“金融人才環境建設”內容被進一步細化。
相關評論:接二連三的舉措,似乎預示著上海市政府正準備為“金融人才”培育和引進展開新一輪的布局。只是,仗是打出來的,僅僅寄希望于學院里培養出高級金融人才,似乎有紙上談兵之嫌。再者,教育與行政掛鉤,有利有弊,弊大于利!更何況,沒有實體經濟做支撐的金融業,著實危險得很——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
消費金融公司即將出爐
5月12日,銀監會公布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征求意見。一個月后,銀監會將在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擇機進行消費金融公司的試點。所謂的消費金融公司,是經銀監會批準,在中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消費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相關評論:據了解,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這樣一類新型金融機構,是促進我國經濟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需要。只是,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任務是向從銀行借不到款的客戶提供資金,用于消費。由于一些客戶的信用記錄存在問題,所以金融公司要收取較高利息來控制自身的資金風險。在問題信用與高額利息的雙重催化下,可能存在的問題也不會少,只是希望最后不要又成為一個錯誤。
三份調查炮轟“零售商盈利模式”
5月15日,中國供應商研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國際行動援助組織等單位,聯合發布了《中國供應商生存狀態調查》、《農產品供應鏈調查》和《中國茶葉供應鏈調查》等三份報告。在報告中,有77.67%的供應商表示,零售商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供應商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有近80%的被調查者認為,零售商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有強行壓低價的行為。甚至有52.73%的被調查者稱,合同經常被零售商擅自變更和解除。
相關評論:商品毛利額應是零售商的利潤主體,也應該是供應商的主要利潤來源。但由于零售商是零供雙方中掌握話語權的一方,供應商利潤的主要來源——商品毛利的絕大部分被零售商拿走,導致供應商盈利艱難甚至虧損。看來,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扼制“濫用零售商優勢地位”刻不容緩。只是,商場如戰場,沒本事就要挨欺負,看看那些大的供應商,那個零售商敢對他們牛?供應商做大做強才能有話語權,才能與零售商利益均分,畢竟市場的問題最終還得靠市場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