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金融海嘯一波未平,豬流感一波又起,疫情持續蔓延,涉及40個國家和地區,確診個案已超過8000宗。香港近日也先后出現3宗確診個案,全城人心惶惶。但港府的迅速反應,果斷行動,一掃港人心中的陰霾。
隨著5月8日灣仔維景酒店晚8時半解封,宣告香港防疫的第一仗取得了勝利。防疫初勝第一仗,不僅防止了病毒在香港擴散,而且為香港應對可能出現的第二波疫情積累了經驗。同時,政府在這一仗中反應迅速,指揮有力,行動果斷,各部門動員和協作快捷流暢,一掃過往的行政弱勢形象,重振強政勵治聲威,令港人耳目一新。當面對新挑戰,市民期望政府繼續發揚在第一仗中議而決、決而行、敢負責的精神;在面對尚未遠去的金融海嘯時,也能增強信心,迎難而上,謀劃長遠,提高施政效率,帶領市民化危為機。
豬流感突襲
港府決策果斷
香港經歷過2003年SARS肆虐的日子,港人慘痛經驗刻骨銘心,至今記憶猶新。今次豬流感兵臨城下,無論政府和市民都嚴陣以待。港府果斷行動,及時把警戒提升至最高的緊急級別,立即封鎖患病者居住的酒店,強制將里面的住客和職員隔離7天,并迅速尋獲大部分與病者同機的人士,一概隔離觀察,整個過程干脆利落,沒有一絲一毫的瞻前顧后搖擺不定。市民看在眼里,多數認同叫好。不少市民還到被隔離的維景酒店外面,自發為被隔離客人和酒店服務人員打氣。繼“抗疫戰”打出漂亮第一仗后,香港5月13日又發現了第2宗確診輸入病例,特區政府同樣雷厲風行、全力應付。這種迅速的果斷措施,使得病毒可能的傳播范圍被壓縮到最小。港府以最高的效率處理危機,做到損失最小,效果最好。
此次豬流感一役,完全事在人為。香港衛生署、醫管局、衛生防護中心實時展開全面戒備,定出多項預防措施,包括每天下午4時半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情況,又宣布在其后兩三個星期內展開全城清潔大行動,嚴陣以待,與當年的張皇失措、議而不決不可同日而語。現時政府已成立跨部門督導委員會指揮應付豬流感的各項部署,由香港食物及衛生福利局局長周一岳領軍。而在SARS時期出任清潔大隊長的行政長官曾蔭權親自督師,全面指揮和掌管對付豬流感整個戰役。香港高度戒備的連串行動,已贏得國際傳媒的注視,連《紐約時報》也有專題文章贊揚香港的防疫工作,可見今次特區政府的確做得出色,值得贊賞。
香港是國際交通樞紐,做足防范工夫對全球控制疫情起了示范作用。港府打出漂亮一仗,顯示出久已未見的“勢”。對政府而言,豬流感危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讓它重振聲威,恢復強勢施政的意志和信心,相信市民對港府的支持率必定止跌回升。
仰仗“短平快”
港股逆勢上沖
香港作為一個人口稠密、完全開放的國際大都市,能在災難性事件中,有驚無險,未出現社區傳播現象,至今無一島內感染個案,令人欣喜、稱奇。這其中有上天的眷顧,更有港人的不懈,也與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效運作密不可分。港府在危機處理中的“短平快”措施,防止了疫情擴散和蔓延。所謂的“短”,是指政府衛生官員及主要施政者,與防疫抗疫工作、與醫院及隔離區之間的距離悄然縮短了,指揮與溝通系統順暢,相關的政府官員幾乎直接參與了第一線的工作,那種高高在上的架子和作風明顯改變了。所謂的“平”,就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心態和大度。政府在對抗甲流疫情上,一切從嚴,但卻能把握大局,社會各項生產、生活、娛樂照常進行,甚至在所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戴口罩的市民亦不多見。這是大膽的、正確的決策。所謂的“快”,是指政府的反應和措施落實的速度與節奏,這更是有目共睹。
正是仰仗港府“短平快”的果斷決策,使得香港各界影響甚微。港股無懼新流感疫情,不停上沖,創下去年10月以來新高。401點、504點、860點……從5月6日以來,股指每天都在“開疆擴土”,顯示出投資者對經濟復蘇的信心正在增強,金融危機的陰霾正在散去。同樣,豬流感對香港旅游業的影響也十分輕微。“五一”3天假期,21萬內地旅客來港,大小酒店入住率飆升。據統計,“五一”當天香港大部分酒店爆滿,整體入住率為85%。多位業界人士指出,豬流感目前在香港基本受控,沒有對游客和市民信心造成實質影響,不會對旅游業和整體經濟造成大的沖擊。
“兩級制”策略
抗疫防疫并舉
此次,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局長周一岳沉著領軍,形象突出。筆者感觸最深的就是,當世衛組織把“豬流感”改名為甲型HIN1流感時,周一岳顧慮到防疫工作十萬火急,在時間上來不及重新印刷宣傳品,考慮到暫沒正名的迫切需要,當機立斷繼續沿用“豬流感”名稱。他汲取香港確診首例個案的經驗后,決定重新變陣,制定新的“兩級制”抗疫策略。新防控策略中,港府會應酒店、學校、航機等不同環境爆發疫情,采取不同的“控疫”措施。決定一旦香港再出現確診個案,將取消“維景酒店式”的全幢大廈封鎖隔離模式,改為只封鎖患者曾入住的樓層、隔離同層住客和職員,把患者及緊密接觸者送往隔離營,施以處方抗流感藥“特敏福”醫治;但倘若學校出現個案,或出現首宗本地感染個案,學前學校、幼兒園及小學會停課14天;若疫情未受控并在住宅區蔓延,港府會采取進一步“紓疫”措施。
“全城大清潔運動”也成了香港全民抗疫防疫重要環節。住宅大廈電梯按鈕用塑料布包上,每4小時消毒一次;地鐵將清潔車廂的頻次由每4天一次增加到每天一次,出入閘機、自動售票機和自動扶梯則每4小時消毒一次;公共巴士亦每天消毒清洗車廂,每周對空調系統消毒一次……雖然豬流感“威力”趨弱,特區政府的抗疫防疫措施卻密密實實、毫不松懈。
與此同時,香港社會福利署撥款62萬元給兩所非政府機構設立熱線電話,為近期因豬流感事件而受到困擾的人士提供情緒支持服務。有關熱線由注冊社工24小時接聽,提供面對面的輔導服務,協助有情緒困擾的個人及家庭積極面對問題,提升他們處理壓力的技巧。情緒輔導熱線服務期為6個月。
連日來,特區政府每天公布疫情進展,所有新增病例即時公布,一有“風吹草動”,迅速告知市民。各慈善團體、公營機構也發出指引,呼吁市民加強個人衛生及室內清潔消毒,購買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逗留;商場全面消毒所有公共設施,在入口處放置消毒地毯及消毒搓手液等……嚴密的防疫措施為香港筑起一道“防火墻”。
疫情仍吃緊
準備足夠“彈藥”
正如特首曾蔭權所言,“目前抗疫戰只是開始,各方面要步步為營,隨機應變”。港府和市民,由面對一個戰場,開始陷入空前困難的兩個戰場:金融海嘯和豬流感。尤其是豬流感比6年前的“沙士”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于香港已透過首名確診病人取得病毒的第一手數據,例如病毒的傳染機率、途徑、預防和治療方法等,并增加了隔離疑似患者的經驗,香港流感大流行督導委員會及時總結了最新情況,未雨綢繆,重新部署新一輪防疫抗疫工作。相信在一系列完善優化的措施下,即使病毒一而再、再而三降臨香江,也可將其影響減至最低。港府認為,“圍堵”乃防止疫情禍延社區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于鬧市采取就地隔離,無疑對鄰近商戶和市民構成不便,成本亦較高。港府檢討后也認為今后未必再會封閉整座大廈,而只會隔離親密接觸者,采取以郊區隔離方式,并已安排5個度假營共1000宿位以備不時。這是對市民、旅客、商戶以至政府的多贏做法。另外,透過樣本試驗,香港的快速測試縮短到3至4小時,亦有助盡快確診并追蹤親密接觸者,收窄搜尋范圍及減低病毒流入社區的機會。
下一階段,香港的抗疫重點將由口岸轉移到社區,戰線更漫長、工作更艱巨。目前,無論是世衛權威,還是內地專家和本港學者,都對豬流感的大爆發,作出了嚴峻的提示。作為特區政府,面對雙重危機,不能不作最壞打算,一方面既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動經濟復蘇和利民抒困,同時又必須留下足夠“彈藥”,以應付萬一真“不幸”的到來。曾蔭權和港府能“打好這份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