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人民幣國際化”一詞屢屢見諸報端。事實上,最近一段時間,人民幣“走出去”的動作確實接二連三。目前出臺的政策,就是嘗試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一是開通內地與香港4種貨幣的“支付互通車”,并將根據市場需求,決定是否開通其他幣種的跨境支付業務;二是在滬粵5個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內地與香港四種貨幣 “支付互通”
2009年3月16日起,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簽訂的內地與香港多種貨幣支付系統互通安排正式啟動,標志著兩地正式建立覆蓋多幣種的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機制。
兩地跨境支付業務首批開通4個幣種:港元、美元、歐元和英鎊。目前,這4個幣種的內地代理結算銀行,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其香港指定代理行分別為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分行、中國銀行(香港)、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和花旗銀行(香港)。
兩地支付互通安排的啟動,使兩地之間外幣資金往來的路徑大大簡化,實現實時清算,消除了不同地區時差引起的資金清算過程的時滯問題。
此前,境內企業和境外企業的外幣資金往來,都要繞道相應貨幣所在經濟體,主要有三種途徑:通過中行自身的支付系統進行;利用中國人民銀行自身的支付系統進行;通過一些境外機構,如花旗銀行在內地分行的支付系統進行。如,一家內地企業要把一筆美元匯到香港,首先要通過內地的中行開戶,中行把資金劃到其紐約分行,通過紐約分行再劃到香港。而“兩地支付互通”后,一些中小型銀行就可以先把資金劃到幾個獲得境內外幣支付系統代理結算資格的境內銀行,這些銀行可以將資金直接劃到其香港的代理行,通過其在香港的支付結算平臺劃給其他境外銀行。
香港金管局表示,內地與香港多種貨幣支付互通安排的建立,可為亞洲區內銀行提供同時區的支付渠道,有利于提高內地與香港跨境多種貨幣支付的效率,以及降低兩地跨境支付的風險和成本。同時,該項安排也有助于內地與香港的參與銀行提高其資金運用效率,增強資金管理及跨境支付業務的競爭力,進一步密切內地與香港的經濟金融聯系。
雖然“兩地支付互通”系統并不涉及尚不能完全自由兌換的人民幣,但是,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內地與香港多種貨幣支付系統互通,意在為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做準備。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大客戶部高級經濟師何志成指出,“兩地支付互通” 計劃實際上是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小市場”,可形象比喻為一座橋——可以進行人民幣買賣,連接中國與國際市場的橋。該支付互通安排以及全方位跨境支付清算合作機制,是人民幣成為國際結算貨幣的重要一步。
可以說,“兩地支付互通”是人民幣走出去成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一個試驗田。中國人民銀行在發布該業務安排時表示,根據雙方簽訂的諒解備忘錄,將根據市場需求決定是否開通其他幣種的跨境支付業務。
滬粵五城開啟人民幣貿易結算
眾所周知,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伴隨著商品、勞務以及資本在不同區域間流動,跨境支付行為不可避免。
然而,由于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不是貿易結算貨幣,因此,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通常以第三國貨幣進行計價和結算,中國境內企業和外國企業都要承擔匯率風險,其中主要是美元的匯率風險。之前,只是與有關鄰國的邊境貿易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自1990年代起至今,我國已與越南、蒙古、老撾、尼泊爾、俄羅斯、吉爾吉斯、朝鮮和哈薩克斯坦等國家的中央銀行簽署了有關邊境貿易本幣結算的協定,涉及金額達4800億元人民幣。
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啟動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進入了實施階段。2009年4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這標志著人民幣結算由此前僅限于邊貿領域向一般國際貿易拓展。伴隨著試點的推進以及貿易國的認可,人民幣貿易結算可能會逐漸使用并推廣開來,涉及的區域會越來越廣。
人民幣貿易結算首先要面臨的問題是,境外進口商愿意接受人民幣,境外出口商手中有大量的人民幣用來支付。為了推動人民幣國際結算,央行不斷推動雙邊貨幣互換。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為擴大使用人民幣結算提供了資金來源。同時,人民幣結算也為互換協議搭建了一個做通貿易的平臺,促進貨幣互換做實。
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雙邊貨幣互換就已經提上議事日程。當年5月,東盟10國以及日本、中國和韓國的財長達成建設區域性外匯儲備一攬子貨幣體系協議時,就明確了人民幣是本地區最重要貨幣之一的地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為了抵御金融危機帶來的貿易萎縮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雙方各取所需,貨幣互換終于“落地”。
從目前來看,貨幣互換的范圍正逐漸擴大,從香港到馬來西亞,從白俄羅斯到印度尼西亞再到阿根廷,總規模增至6500億元人民幣。目前,人民銀行還在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央行,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進行磋商。
分析人士指出,一系列貨幣互換協議的簽訂,將起到維護金融體系穩定的作用,同時,也為人民幣跨境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持基礎,長遠來看,將為人民幣國際化奠定重要基礎。
“這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斌說,一國貨幣實現區域化和國際化的前提,首先是要該國貨幣成為計價和結算貨幣,其次成為交易和儲備貨幣。當前貨幣互換協議的簽署,以及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開展,增加人民幣在全球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份額,都可看作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