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在做一個怎樣的企業?
A:一個公益的事業,也是一個環保的事業。我們有一種環保專利,把垃圾轉化為有機肥料。我整天和垃圾打交道,現在正在各省市推行之中,至于成不成功,現在不好說。
Q:你覺得如何將金錢和企業家的責任感聯系起來?
A:這場經濟危機是一場重新洗牌的過程。從另一個角度看,任何災難,只要沒有導致毀滅,都是一種進化和傳承。所以,這次洗牌會產生一個新的格局。
今天我看了美國克萊斯勒公司宣布破產保護的報道,破產保護只是公司的一種手法,像這樣的公司高管,年薪高達幾千萬,而當公司瀕臨破產時,這些CEO卻只管自己,將負債一起推給了美國政府。企業家應該思考自己的責任在哪里,更應該思考自己走了以后,企業如何運作下去。
我覺得在企業家的責任里,一定要讓錢流通,一個成功企業家就一定是個慈善家,而不是個守財奴。慈善不僅僅是一種給予,慈善是教導,是散播,是“愛”的散播。真正的慈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Q:你覺得在做公益的過程中,是否也有一個“錢生錢”的問題?
A:“公益”二字,“公”字在前,“益”字在后。也就是說,為了一個“公”的目的,要多賺取“利”,有了“利”,才能“益”“公”,為了要讓“公”不斷獲“益”,所以錢一定要流通(也就是“錢生錢”)公益事業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Q:你覺得錢該如何流通?
A:錢是要賺的。錢要流通,要流到大家都有,就是“善”。我們現在做公益事業,最終的目的是要讓錢流通,而不是傳承給兒子,也不是上市。這種流通,從慈善開始。
Q:你能駕馭你的錢嗎?
A:我是最早一批來大陸投資的臺灣人,當時還受到臺灣當局的調查。在生意場上我起起伏伏幾十年,曾經一夜之間身價達到幾百億,又曾經一夜之間身無分文。我把錢看得很透,有時候如水,有時候如火,現在年紀大了才明白一些駕馭錢的道理。那就是,錢只有用對了,才會展示它的無窮魅力。
Q:你對錢敏不敏感?
A:敏感有很多種,計算是一種敏感,算計也是一種敏感。我是一個很會計算,但是不怎么擅長算計的人。
Q:你的錢現在夠不夠花?
A:我說過,要活不難,要活得好,有點難。我現在從事的環保,是我人生最后的事業,我一定會走下去,走到不能走為止。我父親曾經對我說,找對的事情做,別光想把事情做對。環保是一件對的事情,我們是一個先行者,這類項目有劃時代的意義。即使我們失敗了,后來人也可以踏著我們的身軀前行。
Q:你覺得企業家除了錢以外,應該更多地關注些什么?
A:我覺得任何一個企業家除了賺錢以外,應該更多地關注“人”,關注“社會”,關注“地球”,畢竟所有的一切都是“人”造成的。將錢多多流通,將一些事情從無變有。另外,會賺錢的人要學會留一點給別人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