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們說了道德教育的問題。這一篇,我們來說說苦難。2007年至今,四川地震、金融海嘯、甲型流感等一系列事件,正蠶食著人們為之奮斗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幸福生活。自然環境加快惡化、天災人禍頻繁發生、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人類的生存好像變得越來越艱難,這究竟是怎么了?
人們困惑的是,21世紀的人類已經享受了極為豐富的高科技生活,通過互聯網、各種傳媒資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的人類更能自由地選擇生活方式。那為什么還有眼下諸般困境呢?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接觸的許多所謂知識、邏輯,在這其中扮演了并不光彩的角色。
日本江本勝博士的《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博士對水進行了一系列真實的物理實驗,驚奇地發現在自然界里很普通的水,居然能聽、能看、能讀懂、能記憶、能識別,能真實反映現實世界的美丑善惡好壞,也就是說,我們的語言、文字、聲音、顏色甚至人們的思想和心念,都能影響周圍甚至更遠的水分子結構!試驗結果轟動全球,因為水是組成生命體和自然界的主要物質,人類的一言一行既然可以影響水,當然就意味著人類的思維言談也在改變整個人類自身!
再來看中國古代文化,一直被詬病的傳統儒家和道家文化,曾經被稱為阻礙了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但恰恰是這些國人想廢除的傳統文化,竟被西方許多著名哲學家稱為能幫助21世紀人類走出困境的法寶。英國歷史學家、社會活動家湯因比說過,能拯救未來人類的,也許只有中國的大乘佛教和孔子的儒家哲學。
我們先來看看大乘佛教究竟說了些什么道理。
佛教認為,世界的形成和發展都是圍繞眾生的“心”展開的,這個眾生在佛教里指六道里的眾生。眾生的心總是隨著環境在不斷地變化中,不同的心就為不同的空間世界“添磚加瓦”,由于所有的世界都是眾生的心念映射所形成的,所以每一個個體的心念放出去之后,一定會回到自身,而眾生看到的世界就是他自己心靈的展現。這就是佛教里的因果報應的原理:你對周圍的人、事、物做了什么,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被分毫不差地反饋回來,也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由此我們知道,造成現在人類困境的所有原因,就是人類自己,自作自受。而這一切的根源,佛教認為來源于俱生“我”執,也就是與生俱來的對“自我”的執著——凡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的利益為出發點。而且,知識越豐富,科技越發達,自我意識和執著就會越強烈。這樣,人會以傷害周圍人和掠奪自然界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是人性沒有辦法克服的弱點,按因果法則,人最后必然會受到他人的傷害和自然界的報復。
佛教認為,人如果想要過得更好,想要周圍人尊重自己,幫助自己,想要自然界提供最美妙的環境,不想遭遇橫禍的打擊,就要相應做到:愛護和幫助親人、朋友和所有人;愛護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原諒傷害了自己的人。總之,想要自然界和別人怎么對待你,就要同樣地對待別人和自然界,這就是佛教的人生觀。
現在這個世界里,人們心中充滿的是:貪心、爭斗心、仇恨心,這些心對應的就是佛教所講的三惡道,而人間更多的應該是愛心、羞恥心和良知。但人的良心在利益面前常常軟弱無力,拿金融危機來說,這次金融風暴源自美國的次貸危機,大家都知道之所以演變成一場災難,根源還是人類的貪心。幾十年來,資本運作和投機市場因為高額的回報,吸引了一大批人利用經濟杠桿和各種金融衍生品,不顧市場的傳統法則,超前透支了今后幾十年的經濟效益,金融風暴就是人類付出的代價。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難道,人類的覺醒機制真的如此不堪一擊嗎?在利益面前人類的良知真的懦弱無能嗎?
不是的。其實,逐漸到來的各種災難和苦難,這也是人的“良心”在起作用,它在用苦難提醒人類,也在用苦難蕩滌人間的罪惡。不要忘了,我們的自心就是佛呀!
在不可預知的2009年,讓我們感恩金融風暴、豬流感和已經到來的各種苦難吧,它們讓我們逐漸清醒,讓我們知道生命的無常,讓我們思考生命的意義——美好的生活其實就是這么簡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