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無界,大愛無言。我們開設這個欄目是對身邊弱勢群體的尊重和關注,而且也無意對捐贈進行跟蹤報道。我們認為,慈善不應注重表面,而是發(fā)自內心的真實。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有著極其需要受助的人。如果真有慈悲,只要你伸一把手,就可能完全改變身邊那些人的命運。
本期人物:鄭曉程,79歲松花江路松花一村28號405室
癌癥久纏單親母親
鄭曉程老人是含著眼淚向記者說起他一家人境況的,聽完讓人唏噓不已。
老人的女兒鄭潔今年49歲。高中畢業(yè)便插隊落戶去了崇明,數(shù)年后回到上海,被分配到一家紡織廠工作。1992年,因經(jīng)濟效益不佳,鄭潔所在的紡織廠被合并,她下崗了。自此之后,鄭潔開始了打零工的生活,沒有一份固定的工作,哪里有活干,她就去哪,收入只能勉強維持整個家庭的花銷。2002年,鄭潔與丈夫離婚,與兒子相依為命,住在一間6.6平方米的房子里,生活支出和兒子的學費,全靠她每個月1000元左右的零工收入。
2004年5月,鄭潔被查出乳腺癌,隨后進行了手術和化療。沒想到2006年6月再次檢查時,被發(fā)現(xiàn)癌細胞已轉移至左側骨上淋巴。鄭潔再次進行了化療和藥物治療,病情有所控制。然而到了2007年7月,鄭潔被告知癌細胞已轉移至肺部,此后她進行了18次化療。去年9月,鄭潔的病情再次惡化,無奈經(jīng)過幾年的手術、化療,家里已經(jīng)根本沒有錢了。
花季少年突患骨癌
就在2006年鄭潔再次化療期間,年僅12歲的兒子小豪覺得右腿很疼,鄭曉程老人便帶著小外孫去醫(yī)院檢查,結果確定為骨癌。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讓一家人陷入了痛苦深淵。化療后,小豪的右下肢依然不得不全部截肢。小外孫從此失去了右腿。記者看到其殘疾證上標注為“肢體右肢2級中度殘疾”。2007年7月,小豪病情復發(fā),再次進行化療,現(xiàn)在仍需定期去醫(yī)院穿刺進行檢查。
鄭曉程老人告訴記者,小外孫現(xiàn)在在讀預備班,成績非常優(yōu)秀,一直是班級前5名,他的數(shù)學成績更是從來沒低過95分。在治療初期,小外孫還出院參加了劍橋少兒英語等級三級考試,成績優(yōu)秀。他即使失去了右腿,還是堅持學習,在小學五年級時被學校評為校“頑強不息好少年”。
從來沒吃過營養(yǎng)品
對鄭曉程老人夫婦而言,最難熬的就是2006年,女兒和外孫都被病魔擊倒,一切都靠兩個老人來照顧。僅僅為小豪治病,先后已經(jīng)花掉了10多萬元,老人畢生的儲蓄都早已花光;而女兒的醫(yī)藥費更多,多得老人一時半會都算不出。老人告訴記者,盡管已經(jīng)向親戚朋友和單位借了很多錢,可是必須的醫(yī)藥費還是付不起。女兒去年10月僅做了2次化療,就花去1.7萬元的藥費。老人喃喃地說,女兒在化療時還應該服用一種“Lapatinib”的藥,這種藥一瓶有70粒,1萬多元,女兒的藥量為一天4粒,相當于500多元,實在用不起。
“蛋白粉我們從來沒吃過,太貴了!我們只能每天給女兒燉點湯,給她多吃點水果。”由于昂貴的住院費,現(xiàn)在鄭潔和小豪都住在老人的家里,由鄭潔79歲的老父親和75歲的老母親照顧。鄭曉程老人迫切希望能得到社會上熱心人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