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梅尼埃病方
澤瀉30克,白術15克,牛膝10克,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
吉林通化 吳建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梅尼埃病(舊稱美尼爾病)是一種以眩暈為主證,伴有耳鳴、嘔吐等癥狀的發作性疾病。中醫有“無痰不作眩”之說,認為此癥多與脾虛水氣不化、聚濕成飲(痰),致使濁陰上犯清竅所致。
上方由《金匱要略》治痰飲名方“澤瀉湯”加牛膝組成。澤瀉味甘、淡,性寒,能利濕化飲(痰),引水下行,近年被認為是治療眩暈、調脂之要藥;白術味甘,性溫,健脾而化水濕,水化則痰易除。牛膝補肝腎,性善下行,能引血下行。三味配伍,藥性平和,不燥不滯,能起益氣健脾、祛濕化痰、補肝腎之功,對痰濕中阻之眩暈有較佳效果。連服10天為1個療程。痰濕中阻的表現為:頭昏如蒙、胸悶、惡心、食少多寐、苔白膩、脈濡滑等。
青木瓜汁治胃痛
青木瓜3~4個,剖洗干凈放入榨汁器里榨汁,分3次喝。喝上十幾個木瓜榨的汁,胃病就可痊愈。
河北張家口 陳邢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方中木瓜指番木瓜,是一種熱帶特有的水果,也有一定藥用功效。中醫認為,番木瓜味甘,性平,具有健脾消積、消食健胃、滋補催乳等功效。藥理研究表明,未成熟的番木瓜(青木瓜)汁中富含木瓜蛋白酶類、木瓜酵素等。木瓜蛋白酶有消炎止痛、促進胰液助分泌、利膽等功效,對預防腸胃炎、胃潰瘍、消化不良等有顯著作用,故青木瓜汁治療上述胃腸疾病當有一定效果。而我國民間常用于治胃痛。
禁忌:番木瓜性寒,其成分有興奮子宮作用,胃寒者、孕婦應慎吃或少吃。喝汁期間禁食點心、甜食、糖果、熏肉、熏魚、濃茶、汽水、油炸食品、香料、酸性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常用中藥木瓜(指宣木瓜),主要有祛風通絡、補益肝腎等功效。這種入藥的木瓜與水果番木瓜是完全不同的,二者切莫混淆。
豬心加白胡椒治胃炎
豬心1個,白胡椒粉1.5克,把豬心切成3~4厘米的薄片,撒上胡椒粉蒸熟,清晨空腹食用。連吃7天。
重慶 袁偉峰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魏睦新點評:
慢性胃炎是最常見的胃病,屬中醫學“胃脘痛”、“痞滿”、“吞酸”、“嘈雜”、“納呆”等病范疇。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多因長期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常,導致肝氣郁結,脾失健運,胃氣失和,日久中氣虧虛,從而引發各種癥狀。慢性胃炎分為食滯傷胃型、肝郁犯胃型、脾胃虛寒型、胃陰虧虛型等。
中醫認為,豬心性平,味甘咸,無毒,具有補虛、安神定驚、養心補血等作用。胡椒含有胡椒堿、胡椒新堿、胡椒酯堿、揮發油等成分。其性味辛熱,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等作用。二藥配合,具有補中益氣、健脾溫胃、行氣止痛的作用,因此,對慢性胃炎辨證屬于脾胃虛寒型有一定的治療效果。臨床主要表現為胃脘墜脹不舒、食欲不振、嘔吐,隱隱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則輕,餓時疼甚,進食稍減,大便稀溏,神疲乏力等癥。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較嚴重的慢性胃炎,還應到醫院進行系統檢查和治療。
雞蛋巴豆治耳聾
雞蛋1枚,巴豆1粒(去皮,去心膜)。在雞蛋一端開1小孔,將巴豆放入蛋內,攪勻,取汁滴于耳內。每日2~3次,連續3個月。本方對神經性耳聾、鏈霉素所致的小兒耳聾均有效。
青島 石俊
國家藥典委員會白曉菊副研究員點評:
神經性耳聾是指內耳聽覺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發生病變,而引起聽力減退,甚至聽力消失的一種耳病,常常伴有耳鳴。現代醫學認為,兒童出現神經性耳聾的原因可有如下幾種:1.連續使用抗生素如鏈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引起中毒性耳聾。2.由病毒感染或內耳血管栓塞引起的突發性耳聾。3.患傳染病如腦膜炎、麻疹、傷寒等所致的傳染性耳聾。4.由外傷或爆震、噪音引起的爆震性耳聾等。
中醫學認為,耳為腎之竅,為十二經脈所灌注,內通于腦。其病因病機可有風熱侵襲、肝火上擾、痰火郁結、腎精虧損、脾胃虛弱等幾種。臨床表現以聽力障礙、減退甚至消失為主要癥狀,患兒常自覺耳中有蟬鳴或其它各種聲響,在安靜環境中患兒感覺更明顯。可伴有發熱、頭痛、煩躁不安、腹脹、腰酸乏力等多種全身癥狀。而巴豆味辛,性熱,有毒,入胃、大腸經。具有瀉寒積,通關竅,逐痰行水等功效。上方可能對于治療由痰火郁結所致的神經性耳聾有一定的療效。但巴豆具有毒性,故應慎用。如患有耳聾,還是應選用其它治療方法較為適宜(編者注:神經性耳聾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療藥物,在發病半年之內,及時應用血管擴張劑如654-2、減輕血黏度藥物如阿司匹林、神經營養劑如維生素B1、能量制劑如三磷酸腺苷等,或可改善,超過半年則用藥無效,只能配助聽器改善聽力)。
春柳入藥可療疾
柳樹皮適量煎水內服,早晚各1次,治乳腺炎有良效。鮮柳葉30克煎水內服,日服2次,可治風濕性關節炎。鮮嫩柳枝或柳樹根60克,煎水內服,日服2次,可治黃疸性肝炎。煎水熏洗患處,可治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及癬癥。
昆明 蘇暢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
柳葉、柳根、柳枝、柳絮都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上文提及的柳皮治療乳腺炎、柳葉治療風濕性關節炎、柳枝和柳根防治黃疸性肝炎等,可能有一定療效,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試用。但是,上述疾病只有接受正規治療,才能獲得好的效果,減少后遺癥的發生。如果試用幾天不見效,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山芋治皮膚病
將新鮮無病害的山芋洗凈后,搗爛后去渣取汁,搽抹患處,每日多次。對濕疹、帶狀皰疹和毒蟲咬傷等都有一定治療作用。
湖北常德 周林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皮膚科教授李斌/碩士段彥娟點評:
山芋俗名“地瓜”、“紅薯”等,是一種藥食兼用的健康食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濕疹等多種皮膚病都與皮膚的抵抗力降低有關,山芋汁治療皮膚病,還沒有專門的研究證實,機理尚不清楚,可能考慮到營養豐富的山芋汁對皮膚的修復和健康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患者朋友若要嘗試最好在疾病的恢復期(慢性期)試用,急性期要以內服、外用藥物為主。平時適當食用山芋可以起到健康肌膚的效果。
姜絲可樂治療流感
將新鮮的生姜洗凈,去皮,切成細絲,把鍋洗凈,放入1瓶可樂,同生姜絲一起煮開。姜和可樂的比例成人為1∶100,少兒可酌情調節比例。放溫后飲用,每日3次。可治流感。
安慶 李江緣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蘇惠萍點評:
可樂煮姜絲,可謂“中西結合”,不過此方只能用來治療中醫所說的風寒型感冒。姜是辛溫之品,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很多民間驗方治療風寒型感冒都用生姜做主藥,所以當人遭遇風吹雨淋、風寒侵襲時,及時服用紅糖姜湯、可樂姜湯,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風熱等不同類型,并非感冒都適宜服用辛溫的姜湯發汗來治療。風熱感冒屬于人體傷于風熱,如果這時再服用生姜類溫熱藥,就如同火上澆油,更加重內熱。而流感就更不能用“姜絲可樂”了,因為中醫認為,流感需用苦寒中藥清瘟敗毒,而“姜絲可樂”顯然不具備苦寒之性。
烏賊魚肉湯治經閉
鮮烏賊魚肉250克,桃仁15克,黃酒、醬油、白糖各適量。烏賊魚肉沖洗干凈切條,桃仁洗凈去皮。將烏賊魚肉放入鍋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燒沸后加黃酒、醬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爛即成。
四川樂山 鐘艷
國家藥典委員會白曉菊副研究員點評:
本方出自《陸川本草》,原方用于“婦人經閉”,為治療血虛經閉的代表方。血虛沖任失養,血海空虛,則見經閉。本方有養血調經功效,方中以烏賊魚肉為主,血肉乃有情之品,能養血調經;以桃仁為輔佐,活血調經。兩者合用,一養血以調經,一活血以調經,而以養血為主,故適用于血虛兼有血滯之經閉及血虛經閉。孕婦忌食。
除滯丸治消化不良
川大黃50克,木香25克,菖蒲20克,生內金15克,肉桂、吳茱萸、砂仁、當歸、黨參、炒白術各10克。以上各藥洗凈晾干,研為細面,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藥與蜜的比例為4∶6)。
溫州 社偉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魏睦新點評:
此方大黃為君,活血通腑;木香、菖蒲、肉桂、吳茱萸、砂仁等為臣,辛香理氣,助君藥排除食滯和積氣,還可解痙止痛,并防大黃苦寒傷陽;內金直接消化食物;當歸活血潤燥,又防燥藥傷胃;黨參、白術健脾益氣,助脾胃健運。諸藥共奏祛邪扶正之效。本方的主要功能是排除胃腸道的食滯和氣滯,凡有“滯”的病證均為主治范圍。如素無他疾的單純食滯證,表現為不思飲食,胃腹不適,大便頻而不爽,可試用;若有惡心、胃腹脹滿、噯氣吞酸或噯氣有臭蛋味,矢氣異臭,甚至胃腹脹痛或時有攻沖作痛,舌苔厚膩、胃腹拒按、脈象沉滑等,應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巧用木香治痢疾
木香6克,黃連3克,白芍9克,馬齒莧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四川宜賓 孟香悅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科教授魏睦新點評:
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大腸、三焦經,為臨床常用的行氣之藥,且有治痢之功,臨床以木香為主,配伍馬齒莧、白芍、黃連,是治療痢疾的常用方。木香可散郁結,使氣滯宣通,氣和則病消。研究表明,木香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以及多種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馬齒莧清熱解毒;白芍止痛止痢;黃連祛濕清熱、涼血解毒,可治大便膿血。4藥合用,具有清熱解毒、治瀉除痢之功效。凡腸胃濕熱積滯所致的痢疾,用木香配伍,尤為適宜。
值得注意的是,木香辛香而散,苦溫而燥,因此,血虛有熱及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