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系資源是創業的隱性資產之一,英國人羅文打開了這些關系資源的價值之門。
1987年秋天,19歲的英國利茲大學中文系大二學生羅文-西蒙斯(Rowan Simons)到北京外國語學院留學。20多年后的今天,在中國創立了多家公司的羅文已經能用非常地道的北京腔跟中國朋友交往,對中國文化和歷史也了然于胸。
從1990年開始創業,羅文基本上在反復運用自己在媒體、體育、大公司客戶等方面積累起關系資源。“18年以后,我的業務范圍也差不多是這三塊。”充分挖掘身邊的關系資源正是羅文成功的一個秘訣。
關系資源是創業的隱性資產(hidden assets)之一,但在創業過程中,很多人把這些寶貴的資源放在“失落的一角”,不聞不問。雖然許多中國人對此會小心避諱和謹慎應對,而英國人羅文則打開了這些關系資源的價值之門。

東方需要個人“關系”
在中國留學一年后,羅文最終選擇了留下,并且因此沒有取得利茲大學的學位證書。前不久被英國商業協會在中國提名為年度企業家的羅文并不后悔,“我認為一個創業者,你要是有想法做些事情,一定要堅持。”
由于留學時就在中央電視臺開始工作,“已經有了一些基礎關系”,羅文在中國很輕易的找了三份工作:一個是為英國BBC的開發公司做顧問,看中國媒體是否需要BBC的一些歷史節目和音樂節目;第二份工作是為一家叫“中國贊助有限公司”的企業做贊助代理,該公司是1990年亞運會的指定贊助代理公司;他還是一名自由記者,為英國的一份電視媒體行業專業報刊《電視周刊》撰寫文章,報道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中國媒體的情況。
1990年初,羅文回到英國,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主要的業務范圍就是上述內容:媒體交流、體育贊助和寫文章。深刻意識到關系資源重要性的羅文為自己第一家公司起了個很響亮、令人咂舌的名字——東方關系。“當時不是特別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但覺得什么都應該包括,而且關系在中國很重要。”
這家名字看起來氣勢很大的公司其實就是個居家企業,“公司就我一個人,我爸爸是第二個董事”,公司設在父母家中,辦公室就是他的臥室。由于當時的全球形勢,英國很多企業與中國企業做業務的意愿并不是很強,羅文的公司業務發展并不好,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愿望倒十分強烈,比如媒體行業的中央電視臺等都非常愿意加強國際交流,“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一兩年后,羅文感覺了公司的局限,“英國還是太遠了,很難來做中國方面的業務”,于是重新回到中國。1992年,羅文將公司搬到了香港,次年又搬到了北京。由于之前與北京電視臺有過一些項目合作關系,羅文被北京電視臺聘為顧問,幫助他們做一些與北京申辦奧運會相關的雙語節目。由于節目效果不錯,合作關系便一直延續,羅文的公司參與了北京電視臺很多節目的翻譯引進、節目策劃、國際部和體育部的新節目開發等,他還擔任了臺里的解說、節日嘉賓。
搭上伙伴的關系
1995年,羅文遇到了創業伙伴約翰·布羅德赫斯特(John Broadhurst),約翰在體育贊助方面擁有米其林、摩托羅拉等許多大客戶的關系資源,兩人決定一起創業。公司的名稱定為RSA(Rowan Simons Associates),其中融入了羅文的名字,“我在中國的電視臺有比較好的關系,所以才這樣取公司名字。”至此,羅文也結束了自己數年來一個人創業的歷史。
接下來的兩年,羅文開始頻繁參加一些國際專業媒體會議,如戛納電視節。在這些電視節中,往往會有數萬名全球各地節目制片人、導演參與,羅文感覺為這些媒體提供服務也大有可為。因此,羅文1997年在香港注冊了CMM媒體咨詢公司。羅文引入了3名各自擁有關系資源的合作伙伴:一個德英混血的女士,一個美國人,一個中國人。
CMM公司現在是法國戛納電視節(MIPTV/MIPCOM)、新加坡亞洲電視論壇(ATF)在中國的獨家代理,還是美國國家地理巨幕電影的中國發行商以及德國電影協會(German Films)駐中國的代表。目前,CMM公司在為中國媒體提供海外服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客戶包括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以及許多媒體公司,其中很多都是以前因合作而結識的。
除了提供海外服務,CMM現在也做出版業務,每年會出英文版的中國媒體年鑒,向全世界介紹中國媒體最新的變化一。同時,公司也為海外的國際媒體來中國參加各類節目交流活動提供專業服務。
2000年,與羅文一起創立RSA的約翰返回美國,又引入了新的合伙人。同年,中國正面臨加入WTO。羅文感覺到公司的系統過于單一,要想抓住以后更多的機會,公司必須改變以項目為基礎的簡單架構。在一位學習法律的老同學幫助下,羅文將海外的股份公司、國內的合資和獨資企業重新組成Odyssey媒體投資集團,旗下包括數家公司。
借力足球俱樂部
工作以外,足球是羅文的最愛。長期擔任北京電視臺英超足球比賽解說嘉賓的羅文,在足球領域積累了很多資源,也看到了其中的創業機遇。他認為,雖然中國足球隊的國際比賽成績特別差,但中國人對足球的興趣非常大,而產生問題的根源就是不普及,很少人在踢足球,場地不多,學校也不重視足球教育。“我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發展成企業的計劃,因為在全世界范圍足球都是可以賺錢的,不管是業余的還是職業的。”
2001年,羅文找了幾個合伙人在海外成立了一家業余足球控股有限公司,并在中國注冊了外資足球俱樂部——北京萬國群星俱樂部。由于是中國第一個外資業余足球俱樂部,羅文的申請頗費周折,一年后才被官方批準下來。“希望能鼓勵很多人開始踢足球,參與足球,從中開創一個商業性的網絡。”
目前,該俱樂部的會員已經達到了6萬多名。羅文把商業模式總結為三方面:學習足球,踢足球,足球生活。目前,俱樂部在北京15個地方開設了足球培訓班,招收5歲~18歲的來成年人。羅文聘請了英國足協認定的教練來任課,全英文的教學環境,“踢足球,說英語”的特色模式使得該培訓十分受歡迎。第二塊業務是組織收費性會員制的足球聯賽,俱樂部先后推出了11人制和5人制的足球聯賽。目前,僅5人制足球,每周北京就有120多支球隊參加比賽。俱樂部還提供足球相關產品的服務,推出的會員卡也與北京100多家各類消費機構達成了合作。
俱樂部的會員來自80多個國家,發展趨勢契合了當初取名為“萬國群星”的初衷,“群星的意思就是,群眾是球星,不是貝克漢姆或者羅納爾多,我們都是球星。”雖然同時運營幾家公司,羅文仍十分輕松,現在的精力主要放在足球俱樂部上,享受這段創業帶來的生活樂趣,“昨天晚上我踢球受傷了,但是進了一個球,我就是那場球的球星。”
深刻意識到關系資源重要性的羅文為自己第一家公司起了個很響亮、令人咂舌的名字——東方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