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常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來治療。由于手術需要切掉胸部附近的一些小血管和小神經,所以,患者的手術側上肢功能會受到影響,以致出現運動障礙,其中最明顯的是肩關節活動受限。
正常的肩關節有外展、內收、前舉、后伸及旋轉等功能,易受手術影響的主要是外展功能。乳腺癌患者在手術后只要按以下方法進行康復訓練,一般肩關節功能都能恢復如初。
拆線前
◇術后當天不必進行上肢功能訓練。
◇術后第2~3天進行握拳、松手的反復訓練,每次10~20遍,每天4~6次以訓練手指各個小關節的功能。
◇術后第4~5天旋轉腕關節,每次10~20遍,每天5~6次。還可在健手的幫助下作屈、伸肘的動作訓練肘關節,并輕微嘗試肩關節的前伸、后舉、內收、外展。
◇術后第6~7天幫助術側上肢做向前上舉動作,直到與頭部相持平,每次3~5遍,每天3~4次,至有輕微痛時即可停止。
◇術后第8~10天先幫助術側上肢上舉、外展,直至逐步超過頭部,然后讓術側上肢單獨上舉、后伸、外展、內收。每次3~5遍,每天3~4次。
◇術后10~14天讓術側肩外展,直至手掌能高過頭頂,并逐步摸到對側耳朵。每天做3~5次,每次做4~5遍。
◇術后第14~20天可做肩關節的旋轉動作,轉的幅度逐漸增大。如果在術后1月內完成上述動作,肩關節的活動便能恢復正常。
拆線后
一般術后14天開始拆線,7天后拆完,拆線后堅持以下鍛煉方法——
◇伸腰:站立,雙手握拳屈肘,左右手相對,向上一起伸展,然后握拳收回,做10~20遍。接著左手上,右手下,反復訓練,每次10~20遍,每天2~3次。
◇爬墻面對墻壁,分足站立,雙肘彎曲,雙手掌以約雙肩的高度扶壁,然后通過手指的屈伸向上移動,直至雙上臂完全伸展。每天做3~4次,每次做2~3遍。
◇轉繩面對房門,系繩于門把,患者手抓繩端,健手放在腰部,術側上肢外展90度,與地面平行,盡可能大范圍旋轉繩子,轉速逐漸加快。每天2~3次,每次20~30圈。
◇棒操取1米長的木棒,雙手相距約65厘米握棒,雙臂伸直舉棒過頭,然后曲肘,將棒置于頭后,再伸直,反復訓練。每天2~3次,每次15~20遍。
◇滑杠取轉繩用過的繩子,扔過窗簾桿或門框上,人站其下,雙手各持繩的一端,伸直手臂,左右臂上下交替滑動,反復鍛練,有利于恢復上肢各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
術后鍛煉須盡早,如3個月后還未開始,關節很可能已發生粘連、僵直和固定,就很難完全恢復正常。以上訓練的前提是傷口愈合良好,如皮下有較多積血、積液,皮片粘合不佳或發生大范圍皮片壞死,康復訓練應延遲進行。
編輯/李宇杰liyujie@jtyy.com
相關鏈接
西南醫院康復科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康復科,是全軍唯一的創傷康復治療中心、重慶市工傷康復定點醫療機構、西南地區唯一的康復醫學博士授權學科,主要開展的康復治療項目有:四肢骨關節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腦中風及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后截癱、四肢癱,以及疼痛治療,燒傷后瘢痕治療等。專家:吳宗耀教授、劉宏亮主任等。專科門診:周一至周日。預約咨詢電話:023-6876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