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 的發展帶來了一批人和物的新生,而同樣的,也有一批事物會隨著3G 的到來而失去最好的時光。
國家全力支持TD 的可持續發展, 但有人歡喜就有人憂,目前TD 使用的頻率是2010 ~2025MHz 和1880 ~ 1920MHz 兩個波段, 同時1900 ~ 1920MHz 的頻段又被小靈通使用,頻段資源是無線通信的重要稀缺資源,來自工信部的消息是,已經協調中國電信盡快遷移小靈通用戶,交出1900 ~1920MHz 頻段資源。也就是說,小靈通不久將退出歷史舞臺。
從TD 發展之初,唱主角的就是中興、酷派和聯想等民族企業,反觀國外著名的手機生產商,只有摩托羅拉、諾基亞、LG 和三星的影子,和國外品牌手機絕對主導2G 手機市場份額對照,雖然不能直接下定論說民族企業會最終占領3G 市場,起碼它已經具備了先發優勢。技術的變遷和升級將給目前手機設備制造商帶來新的行業洗牌,與終端手機對應的芯片制造商、電池供應商等也面臨著升級換代的壓力。
與2G 時代手機語音服務相比,3G 代表的是互聯網運用、視像業務和手機娛樂功能的強大,這也就意味著SP(信息內容提供商)的業務轉型,而中國移動在內的電信運營商也不再是單純的依靠出售“通道”和接入資源的模式獲利,它們將直接或間接參與3G 產業鏈的整個環節。而能否創新出一種新的渠道平臺或者通路,與電信運營商進行合作或競爭,則是3G 時代對SP 們的新考驗。
另外一個問題是,3G 時代手機會淘汰電腦和專業的GPS 導航器嗎?可能性不大,正如互聯網和電視最終沒有絕殺廣播一樣,只不過沖擊是巨大的。
不過,我們暢想未來3G 生活時,不妨也聽聽另外的聲音。“需求是整個經濟活動的主導性因素,這就是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規律。如果電信用戶對一項業務沒有需求,或者不愿意支付可以對企業產生經濟效益的費用,那么這項業務和相應的設備制造生產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北京郵電大學闞凱力教授分析,全世界的3G 運營商都賠錢(日本的DoCoMo 例外,因為日本的2G 太差,3G 掙了2G 的錢),這說明全世界多年后還沒有找到適合3G 的大規模應用,“中國上3G,等李嘉誠的3G 賺了錢再上不遲。但他在歐洲、香港和澳洲等地的3G,至今每年還賠幾百億。3G 要真正強大,需要做的還是尋找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