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些意料之外的地方,你或許能學到最珍貴的商業經驗。
每年都有大批指導你如何提升企業的新商業著作問世,但在某些意料之外的地方也能找到經營靈感和動力:比如晚間新聞中的捷報或悲劇,比如某個在球場外如魚得水的籃球明星,某個熱門電視劇或電影,甚至是某個新樂團的走紅歷程。
我們從最近發生的事件中挑出12個難得的好例子,總結出其中蘊藏的企業經營建議。希望我們選出的這些案例和其中的經驗教訓能幫你學會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每天出現在面前的新聞信息。
Valentino Achak Deng
你能學到:即使眼前的障礙看似難以逾越。也不要忘記你的目標。堅持到底。
在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這本精彩的傳記性小說《究竟是什么》(What is the What)中,讀者會看到一個蘇丹“流落少年”瓦倫蒂諾·阿沙克·鄧(Valentino Achak Deng)的艱辛歷程。鄧被迫與家人分散,一路躲過敵軍和吃人猛獸的襲擊才逃出升天。盡管如此,鄧從沒有放棄希望,他時刻銘記自己的責任,向外界大聲疾呼祖國的困境,并啟發自己的同胞,最終他用《究竟是什么》一書的稿費在家鄉建起了一個教育中心。
鄧說,“他們想聽也好,不想聽也罷;主動接近我也好,恨不得拔腿就跑也罷,我都要把這些故事講給他們聽?!?/p>
Tina Fey
你能學到:即使你真的很忙,也要時刻睜大眼睛留意新機會。
參演了電視節目“Saturday Night Live”的蒂娜·費(Tina Fey)之前一直忙著為超級搞笑片《30 Rock》編寫劇本并參與演出,這部戲去年一舉奪得7項艾美獎,費本人也贏得最佳編劇和最佳女演員獎。在去年秋天,一次人生中絕無僅有的好機會從天而降——在“Saturday Night Live”中模仿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薩拉·佩林(Sarah Palin),費立刻放下了手頭的一切工作。
她的外形與那位來自阿拉斯加州的女政客驚人地相似,更將其模仿得惟妙惟肖,一下子成為YouTube網站上的熱門人物,知名度更進一步提高,片約蜂擁而至。
更重要的是,她似乎成功地拉了共和黨選票的后腿。難道她模仿的可笑佩林真令那些搖擺不定的選民跑去支持奧巴馬嗎?我們永遠無法找到答案,但是對費來說,這無疑是她成功演藝事業中錦上添花的一筆。

Radiohead
你能學到:創新能幫你度過艱難時期。
網絡時代對商業的巨大影響是無可置疑的,但對某些行業來說它近乎一場災難。音樂產業就是其中一個倒霉的受害者,它所面對的困境非常棘手,以至于在2007年音樂界巨頭云集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召開了一場名為“誰主沉浮?”的行業會議,專門討論這個危機行業的前景問題。
那么,如果你是一個擁有數百萬歌迷的頂尖搖滾樂團,會怎么辦?假設你就是Radiohead樂隊,把自己的最新專輯放到網上供人下載,讓歌迷自己決定要給多少錢,同時推出售價81美元的豪華雙碟套裝供鐵桿歌迷購買收藏。某些人會說,這支樂隊在音樂界瞬息莫測的變化壓力下屈服了,但Radiohead和歌迷們才有發言權。截至2008年10月,這張專輯的銷售量已經突破300萬張。
如果你覺得免費開放專輯下載還算不上創新,Radiohead還舉行了一系列的混音比賽,吸引數千人參加,更吸引了大量歌迷前來投票。之后又在動畫網站AniBoom.com上舉行了拍攝音樂錄影的比賽。
2008年,包括Radiohead代理公司在內的音樂產業巨頭們再次聚集到雷克雅未克參加另一場會議,不過這次的主題變成了“你主沉浮!”。
德魯醫生
你能學到:參與公共辯論能吸引很多注意。
愛情熱線廣播節目主持人、戒癮藥物專家德魯醫生(Dr.Drew Pinsky)原本也小有名氣,但在主持VH1電視臺的明星戒癮康復秀(Celebrity Rehab)節目后,他一下子名聲大振。在這個節目里,他揭開了毒癮和酒癮康復治療的神秘面紗。
某些戒癮康復專家對此深感不安,但高風險就有高回報。德魯從此如日中天,去年11月播出了德魯大夫的明星戒癮康復秀特別節目;續集作品《Sober Living》正在籌劃中;第二季的《康復秀》去年10月開始播放,演員陣容非常強大,其中有演員加里·布希(Gary Busey)和媒體名人陶妮·凱蒂安(Tawny Kitaen)。
印度企業家們
你能學到:要想贏得競爭,就要加強企業培訓計劃。
就在美國人忙著抱怨外包浪潮影響國內工作機會的時候,猛抬頭卻發現已經不知不覺地被印度企業家包圍了。就在最近公布的一份有關印度商業的調查中,哈佛大學研究員瓦德華(Vivek Wadhwa)發現,美國企業家在某些問題上可能應該向印度同行學習。
美國企業為新老員工提供的培訓少之又少,而在印度,看起來比較有發展的員工會受到高層主管的指導,并有高效的短期培訓幫助他們在三年內升到管理者的位置。美國企業根本無法與之相比。瓦德華說,“在美國,如果你在外面找培訓機會,老板就會覺得你在為跳槽做準備?!?/p>
LeBron James
你能學到:不管現在多么成功都不能自滿,要繼續努力。
大部分職業運動員的理想只是獲得幾份好合約,而美國職籃明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的野心卻不止于此,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他會隨時調整自己。24歲的詹姆斯炒掉了他的經理人,成立自己的公司LRMR營銷公司,這是他實現野心的大本營。
為建立起全球性品牌,他甚至提前兩年開始學習中國普通話,希望在參加北京奧運會期間開發更多商機。目前為止,他的努力為他帶來了Bubblicious以及巴菲特旗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等大品牌的青睞。
Cormac McCarthy
你能學到:直率堅毅的現實主義風格具有很大市場。
某些時候人們并不喜歡粉飾過的世界,他們寧愿直面現實,反思人性中的陰暗面。
考麥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y)是一位小說家,也是一個習慣離群索居的隱士。他的悲觀視角吸引了大批讀者,為麥卡錫贏得普利茲文學獎的2006年作品《道路》(The Road)今年將被拍成電影,由《指環王》男主角維果·莫特森(Viggo Mortensen)擔任主角。在此之前,根據他的另一部作品《老無所依》(No Country for Old Men)改編的同名電影榮獲奧斯卡獎,這部色彩陰暗的故事講述了一場發生偏差的毒品交易引發的一連串悲劇。
兩位DJ
你能學到:不要滿足于一點點成功,將它變成攀登下個高峰的新起點。
DJ行業曾代表昏暗舞廳后臺上的一群無名工作者,離開身邊的小圈子就默默無聞?,F在情況不同了,一些不想永遠被定位在舞廳打碟王的優秀DJ掙脫了這個狹小的空間,挑戰更大也更賺錢的表演舞臺。
有兩個例子:提雅斯多(Tiesto)是引領電音風潮的世界頂級DJ,他的事業在去年夏天大放異彩。在兩晚的個人表演中,擁有25,000個座位的巨大表演場座無虛席,一票難求。他還為可口可樂創作了2008奧運會紀念曲。作為目前年齡最大的DJ之一,提雅斯多仍蒸蒸日上的職業生涯證明,只要你有創造力就能不斷地吸引觀眾。
還有DJ兼制片人馬克·羅森(Mark Ronson),《Vogue》雜志將他評為“紐約最酷的DJ王”。2007年,羅森推出了自己的混音杰作專輯,結果大獲成功。他還挑戰其他領域,擔任克里斯蒂娜·阿奎萊拉(Christina Aguilera)和艾美·懷恩豪思(Amy Winehouse)等歌星的音樂制作人。
MGMT
你能學到:翻新昔日流行的東西可以幫你迅速獲得關注。
新搖滾組合MGMT由兩位成員組成——安德魯·范維加頓(Andrew VanWyngarden)和本·高德瓦塞(Ben Goldwasser),他們通過重新發揚舊搖滾樂風而開始走紅——1960年代的電子迷幻流行樂。他們將迷幻風曲調配以無拘無束的自由態度,制作了懷舊風的“Time to Pretend”等音樂錄影作品,在這首歌曲中范維加頓佩帶著一條長長的嬉皮式頭巾,高德瓦塞則和朋友一起騎著貓頭鷹飛翔。
用舊曲風吸引新聽眾的效果似乎很好。《滾石》雜志將他們列為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藝術家,他們還成為《Spin》雜志11月的封面人物。樂隊在2008年初推出的專輯《Oracular Spectacular》直到11月仍高居Billboard排行榜。
Christopher Nolan
你能學到:如果你在這行已經有了一段日子,稍顯過時。仍能重塑自己的品牌。
票房冠軍《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為大家帶來了重振品牌的生動一課。導演兼聯合編劇諾蘭(Christopher Nolan)沒有因《蝙蝠俠前傳》(Batman Begins)的成功而停下腳步,而是更深入地發掘出這位超級英雄的灰色面,這是非常適合危機時期的故事。然后他嚴格挑選出一支頂尖的制作表演隊伍來實現自己的想法,重筆刻畫了所有漫畫型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由希斯·萊杰(Heath Ledger)詮釋出的那個極具吸引力的反派小丑角色。
其他一些曾經嘗試重塑漫畫品牌的人卻以失敗告終(比如《綠巨人》接連兩次票房慘敗),諾蘭的匠心獨具為他贏得了9.95億美元的全球票房紀錄。
Michael Phelps
你能學到:不管周圍發生什么,你必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如果你決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在一屆奧運會中贏得8塊金牌的人(同時只有8次比賽機會),那你絕對不能分神。拋開媒體的鼓噪,不理會法國對手的嘲諷,忘記那個在100米蝶泳比賽中看似已經不可能趕上的塞爾維亞選手。
在全世界火熱的視線籠罩下,菲利普斯(Michael Phelps)只是鎮定自若地贏得一場又一場的比賽,有時只是憑借零點幾秒的微弱優勢。他的紀錄來自一種令人難以想象的內在動力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Jon Stewart
你能學到:贏得顧客的信任,你就會更加成功。
沒錯,他只是在電視節目中扮演了一個新聞主持人角色。有趣的是,當他在“The Daily Show”節目中八年如一日地大肆諷刺政治問題和流行文化后,人們開始信任他。根據Pew研究中心2007年所做的“人物和媒體”研究,人們對斯圖爾特的信任度可媲美一流新聞主持湯姆·布魯考(Tom Brokaw),安德森·庫珀(Anderson Cooper),丹·萊若(Dan Rather)和布賴恩·威廉姆斯(Brian Williams)。
斯圖爾特保留每條新聞中的某些真實性,大大增加了調侃的喜劇效果,令人捧腹大笑。盡管深夜時段的電視觀眾較少,這種表演方式仍然為“TheDaily Show”吸引了大批觀眾,成為電視上最熱門的新聞節目。
(譯 金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