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是冬日暖融融的陽光,一片燦爛、寧靜,我與你去散步。
你問,最近你除了工作在忙什么?我說,我正在學習中醫(yī),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奧秘和趣味太多了。你說,中醫(yī)可是“玄學”,精深博大,稱之為中國的“國粹”,你都從中學到了什么?我說,比如你去看西醫(yī),經(jīng)過化驗、診斷、醫(yī)生會說你的眼有問題,去看眼科的大夫;或者說你的心臟有問題,去看心臟科大夫,這樣一對一,點對點的治療方法,稱之為二維空間醫(yī)學。而你去看中醫(yī),經(jīng)過望、聞、問、切,醫(yī)生會跟你說你的眼是因為你肝火過盛,你的心臟是因為夏季時熬夜過度造成心缺血。這是一個整體觀,從系統(tǒng)關聯(lián)去診斷。這是一個三維的空間。但是中醫(yī)遠不止這些,還包括時間觀和時空觀,可以預測和預后,有這樣的醫(yī)術的人很少。四維與二維相比較,實在是有天壤之別的。
你笑了,說,什么是四維空間,你說說。我說,這個很難解釋,我現(xiàn)在也只是學到了一些皮毛。舉一個例子吧,你知道寫《傷寒論》的張仲景嗎?據(jù)說他曾見到“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張仲景說,我從你的臉色中看出你是有病的。張說這樣吧,我給你開個方子,五石散你回去吃了可能會好。王粲當時正是年輕氣壯、春風得意之時,哪里會相信張仲景的話,回去就把藥方給扔了。幾日后,張問王,你吃了我的藥了嗎?王粲應付著說,吃過了。張仲景說,看你的面色就知道你沒有吃我的藥,等過了20年以后,你的眉毛一定脫落,再過半年你就會死了。當時21歲的王粲覺得張仲景在危言聳聽,不過是在推廣他的新藥五石散,根本不予理睬。時光轉眼即逝,20年過去了,王粲四十歲,事情果真像張仲景說的那樣王粲的眉毛全都脫落了,再過來差不多半年的時間,王粲便與世長辭了。我想可以預知20年以后的事情,恐怕也只有中醫(yī),這種精妙的醫(yī)術了吧。
你似乎有所領悟,說,看樣子,你是遇到了一座寶山,收獲頗豐啊。你看著迎面金色的陽光,說,的確,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來的好東西很多啊。
我說,《黃帝內經(jīng)》開篇便提到結合四時調整休養(yǎng)。就拿冬季來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看上去,似乎很復雜,其實講得很簡單的道理,說的不過是冬天的時候應該早睡晚起,勿妄事操勞,要使神志深藏于內,安靜自若,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流汗)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yǎng)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若是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要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到了春天就會生病。四季有它的規(guī)律,奇妙的是人體也是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而改變,天地大宇宙,而人體正如是一個小宇宙,你只要順著這個規(guī)律去生活就可以了,不需要再畫蛇添足地增加什么。
你說: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禪宗的頓悟將貫通天地萬物,天人合一,佛教說“萬法歸一”好像都與你說的很切合,大概說的都是同一種意思吧。
我說,說的太好了,正是這個意思。原來中國的古典文化真是“萬法歸一”,精妙極了,就像陰陽五行,陰陽代表白晝與黑夜,五行代表自然中的金、木、水、火、土,卻將它們的屬性放于自然、醫(yī)學、音律、人體中去。比如,《黃帝內經(jīng)》中的《金匱真言論》上說,東方是青色的,在人身上代表的器官是肝臟,肝臟主生發(fā),在自然里代表草木,看青色的草木有利于眼睛。在四季中代表春季,春季萬物都是蓬勃生氣,春季的色彩也正是一片青翠。在五官中代表眼睛,在味覺中代表酸味,在家畜代表雞,一個有肝火旺的人不宜多吃雞肉,但吃酸味的東西可以平衡肝氣。在糧食中代表麥子,肝弱則吃面食有益。而對應的歲星就是木星,對應的數(shù)字是8。如果一個人的肝臟出現(xiàn)了問題,病癥首先出現(xiàn)在筋,筋對應肝臟,肝火旺的時候,筋總是在動,抽搐、多動。你看是不是把所有的知識都聯(lián)系到一起了?不知我們的先賢從何得來靈感,可以把宇宙的奧秘與人體聯(lián)系起來,人體也像一個小宇宙。我只是從滄海中得到了一滴水珠,就領悟很多事物,心中不禁生出無限感激之情,感激先知的祖輩。
我們走著走著,轉過一個轉角,眼前是俊俏風雅的梧桐聳立兩旁,清風拂過,干枯的葉子翩翩落下,落在我的腳邊,我拾起,看著卷曲充滿倦意的枯葉,我說,冬季令萬物肅穆,總讓人想到離愁。
你說,大地是萬物之母,眼前都是生命的色彩,到處都是生命的呼吸,每一縷風,每一棵樹都是這樣鮮活真實。生命好像日月一樣東升西落一樣重復,但是每一個輪回又是嶄新的。經(jīng)歷寒暑而得以成長,沐浴雨露而得以升華。在生命的起承轉合中,我們得以領悟,胸懷應寬闊,氣度應豁達,對人對物都懷有敬意,接受人生中的光明與黯淡,生發(fā)與衰敗。
我說,呵,你的悟性原來是如此高,是啊,在《周易》中說“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老子說,“和其光,共其塵,是為玄同”。是應該寬容、豁達,放下執(zhí)著,放下對立。在本性的清凈和光明中覺悟,從中得到安頓。我們是應心存感恩。
我們心懷喜悅地走在冬日的陽光里,一片光亮、自在、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