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無論是AIG管理層劫掠美國納稅人的錢發獎金,引起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呵斥及美國人的憤怒,還是國內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層的高薪引起網民熱議,反映的都是現代企業理論中的委托代理問題,即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公司管理層都會千方百計地通過其掌握的信息、資源及權力,借助于某些合法化的外衣,侵害委托人的利益。
AIG在嚴重虧損后,為避免其破產加劇金融危機,美國政府先后向該公司提供了約1700億美元救助資金,并控制了公司80%以上股權。用納稅人如此巨額的資金來解救AIG,不管AIG管理層可以找出多少理由,這些理由沒有一條可以抵消其責任的。公眾認為,AIG嚴重虧損,管理層不僅不可獲得獎金,而且還得受到嚴厲懲罰??尚Φ氖牵腥A爾街管理層在說,如果不給這些人發高額獎金,會拖累美國經濟復蘇,這實在荒唐得很。
對于政府要求降低花紅的要求,AIG管理層表示,這1.65億美元是基于與員工合約的要求,公司必須依法行事。以合約精神來說事就更加離譜了。AIG發獎金是基于合約的要求,但是這里有幾個問題必須嚴格分辨清楚。一是公司員工獎金的發放,一定是建立在公司業績的基礎上,如果公司不僅沒有業績,反而有嚴重的虧損,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合約是如何規定的,對管理層不僅不可發放獎金,還得讓所有的管理層人員分別承擔相應責任或給予嚴厲處罰。
二是任何合約都是不完全的,鑒于金融市場的信息永遠處于不對稱的情況,因此,公司的管理層在簽訂相應的獎勵合約時,都會以信息的選擇性及合約的模糊性等方式,來簽訂使其利益最大化的合約。面對這樣一些合約條款,即使是簽訂了,但是隨著相應的信息披露,隨著現實環境的變化,合約修改也是十分平常的事情,并非每一份合約一旦簽訂后就鐵板一塊地執行。既然條件、環境變化了,既然以前的合約條款所依據的是選擇性信息,合約的重新修改也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其發放獎金不但沒有合法性,而且嚴重侵害了股東利益。奧巴馬總統的呵斥及美國人的憤慨是十分自然的,AIG管理層發放的獎金不僅要如數收回,而且要追查該事件的責任人。
以此來看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的獎金發放情況,其實比AIG事件有過之而無不及。
比如,在2007-2008年,國內一些金融機構高管的工資與獎金發放數額越來越大,而且有些公司的管理層的薪資與獎勵發放得離譜。實際上其業績并不是努力結果,而更多是政府的政策使然,如嚴格的市場準入、國家對金融業隱性擔保、政府對價格管制等。因此,以金融機構的業績來衡量管理層的薪資與獎勵是沒有道理的。特別是,在金融危機的面前,如果不對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薪資與獎勵進行嚴格限制,對股民而言是說不過去的。
AIG獎勵事件凸顯了美國政府改革金融監管制度的迫切性。要使管理層的薪酬與獎勵回歸理性,既要加強政府的監管,也得進一步完善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制度及薪資制度,對貪婪的金融機構管理層要有一套嚴格的薪資獎懲制度。如果僅是要求管理層道德自省和自律,那只是與虎謀皮,根本就不可能。美國是這樣,中國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