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現代國畫大師,1899年農歷4月16日生于四川內江。今年5月10日(農歷4月16日)正是這位國畫泰斗誕辰110周年,海內外弟子與再傳弟子將在上海舉行大風堂史上第一次隆重的紀念活動。活動不僅將展出張大千一生珍貴照片110幅,還將展出張大千臨摹的敦煌手稿、彩稿近10幅。其中,張大千與李秋君合作的《琴侶尋詩圖》,堪稱中國近代藝壇上一段佳話。
李秋君,為當年滬上的寧波富商李茂昌的三小姐,與張大千同齡,從小精通琴棋書畫,飽讀詩書,是有名的才女。張大千與李家為世交,在他們22歲那年,李父曾言將秋君許配給大千,大千因已有妻室跪辭,并刻章“遲秋砥”、“秋遲”兩枚,對這門錯過的婚姻,表露無限的惋惜之情。此后兩家的友誼愈深,兩人以兄妹相稱,張大千每到上海都住在李家,“大風堂”畫室亦設在李府,張大千舉辦畫展、出書賣畫,甚至收門生,都由李秋君操辦。
1930年代,張大千邀請李秋君到上海美術學校任教。李秋君在課余時間照顧大千的起居。他們相濡以沫,生活得很和諧。就連張大千的徒弟稱秋君為“師娘”,她也不忌諱。由于她終身未嫁,后來大千就將自己的兩個親生女兒過繼給秋君為養女,她視如己出。
張大千與李秋君彼此是傾心的知己,但外間難免傳出緋聞。尤其是上海的小報最會捕風捉影,兩人交往經常成為小報上的花邊新聞。有一次,張大千在澡堂里修腳,無意間看到一份小報,赫然有“李秋君軟困張大千”的標題。回到李家,李秋君主動把報紙拿給大千,大千對李秋君說:“外面如此亂傳,我真是對不起你!”李秋君說:“我們心底光明,外界的話不要放在心上!”難怪張大千回憶說:自那以后,我越發敬重她,外間的蜚言我不在乎了。
張大千很早就得了糖尿病,凡有應酬總是由李秋君坐在邊上,吃的菜都要李秋君鑒定后,夾到碟內才能吃。可張大千最饞甜菜,有次宴會,男女分坐,李秋君沒能與張大千同席,而是梅蘭芳與余叔巖坐在張大千兩旁,但李秋君仍在鄰席關注著張大千,不許他亂吃。上來了一碗撒著桂花末的芋泥甜菜,張大千問李秋君:“這道菜我能不能吃?”李秋君眼睛近視,錯看桂花末是紫菜屑,回答可以吃,張大千趕緊挖了一大調羹。等秋君嘗到是甜菜,大叫:“你不能吃!”張大千早已下肚了,還回她一句說:“我問了你才吃的!”
有次在李府,張大千一餐吃了15只大閘蟹,然后到街上偷吃2杯四球冰淇淋,結果那天晚上上吐下瀉。李秋君住在后院樓上,深夜去他臥室探視,又忙著請來醫生。醫生安慰李秋君說:“太太,不要緊的小毛病,您請放心!”第二天病好了,張大千向秋君道歉。李聽后坦然一笑說:“醫生誤會了也難怪,若不是太太,怎么半夜三更在你房里侍候?反正太太不太太,我們自己明白,也用不著對外人解釋。”
張大千后來回憶,他與李秋君雖然生不能同衾,但卻曾合購墓地,互寫墓碑,相約死后鄰穴而葬。1949年春天,張大千在上海與李秋君匆匆見上一面,就飛往東南亞了。直到逝世天各一方,成為兩人心頭永久的遺憾。
據說,張大千曾與李秋君相約,各繪50幅或合作50幅畫,互相題款,湊足一百幅。可惜受戰亂的影響,此后離散日多,這個心愿未能達成!這次展出的這幅《琴侶尋詩圖》真跡,畫上一對男女為張大千筆墨,李秋君畫橋及樹干,張大千又點苔,此景此情,令人感慨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