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4萬億元經濟刺激方案的出臺,以及中國人民銀行開出的一口氣降息108個基點,這一帖近10年以來的最強猛藥,足見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深。
有數據為證,中國2 0 0 8年第3季度GDP增速回落至個位數,只有9.0%,創下了2003年第2季度以來經濟增速的最低紀錄;工業增加值降至8.2%,遠低于17%左右的正常值,為2001年來罕見水平……業內人士預計,2009將是更困難的一年。
雖然作為全球經濟中的一分子,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中國經濟面臨著許多“危”,但是如果能繞過金融危機的險灘,也有許多可用之“機”。
海嘯沖擊波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不可能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一大沖擊是造成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嚴重縮水。截至2008年9月底,中國外匯儲備達到1.91萬億美元。據中國社科院張明博士推測,在這1.9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美元國債約為6200億美元,美國機構債約為4300億美元,兩者合計為1.05萬億美元。由于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外匯儲備的國際購買力受損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沖擊莫過于經濟增速放緩。
由于中國的出口依存度已從1998年的18%上升到目前的37%,外需放緩對于經濟的打擊更加顯著。有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出口占GDP的比例為36%,貿易順差占GDP比例接近10%,凈出口貢獻了GDP增幅的近1/4。由于歐美經濟全線衰退,2009年將成為外需最差的一年,并且2009年的訂單惡化將影響2010年的出口完成情況,導致2010年外需繼續低位。中金公司預計,2009年中國出口增速將降至0,凈出口對于GDP的貢獻也將降為0。
正是看到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沖擊,世界銀行最近下調了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期,將2009年中國GDP增長速度,由此前的9%下調至為7.5%。
“危”中有“機”
針對來勢兇猛的金融危機,中國出臺了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全力“保增長”。然而,在促進增長的“三駕馬車”中,中國經濟歷來都相當依賴出口和投資。由于金融危機,中國出口的美國、歐洲等幾大重要市場均遭遇重創。為避免過大投資造成產能過剩,此時減輕對出口和投資這兩個增長引擎的依賴,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雖然轉變并非易事。經濟學家余永定長期支持采取措施促進消費,他表示,經濟放緩是轉變經濟結構的一個契機。“我們必須下定決心,更強有力地推動目標的實現,而非不斷妥協。如果我們現在不這么做,未來將會付出更高的代價。”
手握近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如何安渡次貸危機,實現保值增值,已經成為中國外匯管理部門亟需應對的頭等難題。擺在中國外匯管理部門面前的選擇有很多,主要的選項包括美國的國債和公司債、投資獲取外資公司股權、“出海”購買戰略性資源以及增持黃金儲備。
從目前來看,中國外匯管理部門已經有所行動。美國財政部2008年11月18日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到5850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報告同時顯示,中國機構9月減持了77.3億美元美國長期機構債,以及25.99億美元長期公司債,減持幅度較前期大幅增加。其背后原因,一是由于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顯著升值,美國短期國債重新獲得國際投資者青睞;二是持有美國中短期國債,可以增加手中債券的流動性;三是當前歐元區金融市場不比美國更好,歐元甚至有相對于美元貶值的風險,這意味著目前歐元資產太貴,而日元資產收益率太低;四是次貸危機以來,美國債券大跌,此時購買可以算是“逢低吸納”,也可以彌補之前的虧損。
隨著本輪危機的蔓延,黃金、石油以及眾多大宗商品價格跌幅不淺,可適時進行購買。相比所持的美國債券,中國的黃金儲備少得可憐。截至2 0 0 8年3月末,官方數據顯示僅持有600噸黃金,價值只相當于外匯儲備的1%。而同樣時間,美國持有的黃金儲備達8 1 3 4噸,占其外匯儲備余額的8 0 %;整個歐洲地區黃金占其外匯儲備的比例也高達58.7%。增持黃金可完善中國的國際儲備結構。從國際金價走勢看,增持黃金已迎來比較好的時點。目前,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已經從2008年3月份每盎司1 0 3 3美元的高點,跌落至750美元左右。
“抄底”海外資產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危”中之“機”,當然前提是被購資產應是優良資產。目前,中國人壽正考慮海外收購,該公司希望利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在外國市場取得立足點。中國人壽首席投資官劉樂飛表示,金融市場危機尚未結束,但啟動海外投資的時刻將很快到來。無獨有偶,紡織業上市公司中銀絨業披露,公司已與英國最古老的羊絨制品加工廠商之一——英國道森國際公司簽署框架性協議,擬收購其下屬的鄧肯紗廠,以期為公司產品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奠定基礎。鄧肯紗廠擁有140 多年的紡紗歷史,是世界頂級的羊絨紗線生產商,在歐洲擁有眾多高端客戶,截至2007年底,該紗廠總資產為1750 萬英磅。
此外,由于美歐金融業和汽車業遭遇重創,導致眾多金融人才和技術人才暫時失業,目前還是一個去海外“搶”人才的好機會。2008年12月5日,上海市赴英美招聘高層次金融人才招聘工作團正式啟程。上海市金融工委副書記吳建融表示,上海的國際化程度和薪酬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而對金融人才尤其是海外華人來說,國內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或許更大。國際金融危機愈演愈烈,有利于國內金融機構低成本吸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