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項改革,在1 0多年前就提出來了, 但是到現在還沒有完成,它是什么?熟悉中國經濟的人都知道,這就是燃油稅費改革。為什么要進行這場改革?它為什么如此舉步艱難?它會對經濟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千呼萬喚始出來
早在1 9 9 4年,有關部門就開始研究燃油“費改稅”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初步的設想。1999年,新修訂的《公路法》第一次明確提出要開征燃油消費稅,并在這基礎上不再收取養路費。到這個時候,可以說燃油“費改稅”已經得到了法律認可,具備了實施的條件。但是,從那時起燃油“費改稅”卻一直沒有能夠真正實施,甚至連具體的方案都沒有出過。為什么呢?
原來在這個時候,人們發現要正式進行燃油“費改稅”,必須有兩個操作前提。其中一個是解決好國內幾十萬養路費、路橋費征收人員,不至于因為燃油“費改稅”而引發就業困難。另一個則是基于不能因此增加消費者負擔的考慮,必須在國際油價比較低的時候進行。也就在這個時候,國際油價開始了上漲并且不斷攀升。這樣的局面,顯然是國內準備進行燃油稅費改革時未曾預料到的。當時,有關負責人就幾次表態,希望在油價有所下跌,至少是平穩下來以后進行燃油的“費改稅”。
但是,近7、8年來,國際市場一直沒有給出這樣的機會。為了避免提高燃油價格影響通脹水平,國內在燃油價格調整方面也變得十分猶豫。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更談不上進行燃油稅費改革了。于是,也就出現了這樣的怪現象:一方面,國家因為進口石油價格高而不得不對境內消費者進行事實上的補貼,另一方面,不合理的稅費政策又導致境內石油浪費現象嚴重。顯然,這種狀況是無法長期延續的,因此也就在2008年夏天國際油價上漲得最厲害的時候,在理論界以及實業界,都形成了強烈要求進行燃油稅費改革的呼聲。
有意思的是,就在國內加快進行燃油稅費改革之際,國際原油價格也從高位開始回落。這種回落的速度甚至是再有想像力的人也預期不到,在不到4個月的時間內,暴跌了約2/3。預想不到的低油價的出現,為我國進行燃油稅費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現在的狀況是,國內的燃油價格是世界上最貴的,具有很大的調整空間。結合成品油定價機制的調整,同時進行燃油的“費改稅”,既能夠滿足不增加消費者負擔的基本條件,同時也能夠在體制上理順價格,并且實現從征收養路費等向開征燃油消費稅的轉型,從而一舉完成這一項拖了10來年的重大改革。
燃油稅費改革究竟帶來什么
那么,燃油稅費改革到底有什么好處呢?在資本市場上,有相當多公司的經營狀況與燃油稅費制度密切相關,改革又會對它們帶來什么呢?
的確,在最初設計這項改革的時候,也許人們更多是考慮到稅費體系的完整以及與國際接軌,但必須承認的是,隨著時間的推進,人們越來越多地預感到了它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將發揮的積極作用。
舉一個例子,中國的石油資源并不豐富,中國居民的收入也不高,基于這樣的現實,當轎車進入中國家庭時,應該是以小排量的經濟型轎車為主,但實際情況卻是此類轎車在中國的銷售狀況并不理想,相反大排量豪華型轎車卻十分暢銷。但是,回過頭來想一想,在現行的稅費制度下,不管是經濟型轎車還是豪華轎車,它們所繳納的養路費等都是一樣的,在處于相對低油價的情況下,顯然開豪華型轎車所占用的社會資源多而付出少,相反,開經濟型轎車所占用的社會資源少而付出相對多。因此,客觀上鼓勵人們開豪華型轎車而不是鼓勵開經濟型轎車。而實行“費改稅”以后,這實際上用油越多,支付的成本就越大,這無疑會引導人們更多地使用耗油較少的經濟型轎車,而不是耗油較多的豪華型轎車。在這里,公平稅賦是“費改稅”的一個目標,同時還起到了推動節能、促進環保的作用。事實上,市場人士關心燃油的“費改稅”,就是出于它在引導社會消費、改善市場結構方面的重大影響力。
不過,燃油稅費改革還有一項很大的功能,就是推動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現在,國內各項商品中,仍然由國家控制的已經不多了,而成品油價格就是其中尚存的一項。長期以來,成品油價格由國家制定,雖然在定價原則上也明確要參考海外三大市場的價格,但在實際操作中更多是為了服從宏觀調控的目標,所以其市場化程度是不高的。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很難進行燃油稅費的改革,否則非市場化的價格再加上法定的稅率,由此生成的含稅的燃油價格,必然是畸形的。鑒于這樣的實際,推動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實際上也是當今一項重大的價格改革任務。所以,燃油稅費改革,事實上在倒逼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有報道說,這次有關方面就設想兩項改革同步進行,即建立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使得目前條件下燃油價格出現20%以上的下跌,同時按30%左右的稅率開征燃油稅,并免收養路費等。
改革中巨大的發展機會
既然是如此大的改革,那么就不可能不對資本市場產生影響。一般認為,這種影響將從以下多個方面反映出來:首先,由于燃油稅費改革的前提,是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因此將會推動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現在一種普遍的看法是,今后在國際油價處于大體平穩的情況下,成品油價格應該實現高度市場化;而在國際油價出于極端狀況時,為了維持經濟運行的平穩,也還是需要政府進行適當的干預。但不管怎么說,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會比現在大大提高。而這對于已經上市的中國石油與中國石化兩大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這兩個石油“巨無霸”,受制于國家對成品油價格的管制,難以實現自主定價,企業效益與經營水平不能直接掛鉤。特別是在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它們只能賠本煉油出售,這對于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必然影響到投資者對它們的估值。在燃油稅費改革后,成品油價格的市場化程度提高了,兩大石油企業也因此取得了市場化運作與發展的機會,從而真正回歸其作為上市公司的本原,獲得合理的價值評估。考慮到它們在市場上巨大的權重作用,其股價的合理定位,對大盤行情是有很大影響的。
此外,必須指出的是,燃油稅費的改革,實際上也是中國能源產業改革的一環,它的實施對于相關行業具有很大的影響。簡單來說,屆時低油耗的小排量汽車,就被賦予了相應的優勢,生產廠商可望在政策的推動下,取得較大的發展。另外,新型動力的機動車輛,因為少用乃至不用燃油,實際上將是燃油“費改稅”的最大贏家,它們能夠擺脫現在使用成本高的不利局面,得到市場的青睞。在本質上,燃油稅費改革是一種利益的再分配,它在倡導節能環保方面的作用是突出的。還有,如果這次稅費改革進行得比較徹底,普通公路的過路費也能夠并入到燃油稅之中,這對于提高這些公路的使用效率,具有積極的作用。中國是世界上收費公路里程最長、收費站點最多的國家,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物流業的發展,隨著燃油稅費改革的深入,必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機會。因此,不僅僅是相關上市公司能夠從中受益,任何關注中國經濟成長的人們,也都能夠從中體會到這一改革所帶來的巨大發展機會。
作者:申銀萬國首席分析師
編者:時值截稿之日,燃油稅費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稿)終于出臺。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和水運客貨運附加費,逐步有序取消已審批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二是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由0.2元提高到1元,凈提高0.8元;柴油每升由0.1元提高到0.8元,凈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將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