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在職場中,只有競爭對手,沒有朋友;有人說,職場中的對手才是最好的朋友;也有人說,對手和朋友一樣都是稀缺資源,可遇不可求……在商場中摸爬滾打的企業家們,又是怎么看待朋友和對手呢?
《滬港經濟》記者:你對朋友的定義是什么?
黃楚清:朋友這個概念是很廣的,我覺得只要是彼此認識的,大家都可以是朋友。不過,朋友也被分為許多種,如普通朋友、好朋友、知心朋友??偟膩碚f,雖然認識的人都可以是朋友,但能否成為知心朋友,還必須要符合很多條件。
張璐:我個人對朋友的定義是很清晰的。首先,我覺得朋友必須坦誠、真摯,能有共同語言,價值觀念有共通之處,交流順暢;其次,從個人喜好來看,我比較喜歡和有幽默感、生活態度積極的人交朋友,而不喜歡和比較悲觀的人打交道。
薛建:我覺得朋友是一種相互的認可,古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認可的朋友,就是那種很長時間沒有聯系,想起時仍然會讓你覺得溫暖的人。
《滬港經濟》記者: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會碰到很多人,有的成為我們終身的好朋友,但有的被過濾掉,這其中有什么標準嗎?
黃楚清:我覺得,如果有個人在和你相處中,能愛你所愛,急你所急,能設身處地分擔你的不安和痛苦,能想方設法幫你解決問題,并愿意和你說掏心窩兒的話,同時,他也需要你的幫助和分享,那么這個人,將是你一生都不離不棄的知心朋友。
張璐:我覺得這和價值觀一樣,能成為我好朋友的,必須是正直和真摯的;那種功利性很強、行事油滑、或者道德品行不好的,我就會過濾掉,這是我交朋友的原則。我的很多朋友可能是我的客戶,也可能是我的合作伙伴,或許只是見了幾面的,但一定要符合我這個原則。還有,我喜歡和比我年長的人相處,在他們身上,我會發現很多閃光點。
薛建:的確,朋友是分梯級的,關系有近有遠。不過,我覺得能夠成為朋友的人,都是很投緣的人。工作中的朋友可能會隨著職務的變遷,工作地點的變化而逐漸淡忘,可是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而疏遠。
《滬港經濟》記者:有時候,我們接觸某個人,可能不完全是交朋友這么簡單,而是帶有很強的功利心,你會有這樣的心態嗎?
黃楚清:在商場上,交朋友時帶有很強功利心的情況是有的,但我不會這樣。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我會抱著真誠的態度交朋友,不會把人想得那么壞,事實也是如此,只有一個人對朋友采取認真投入、熱誠參與的態度后,他才會獲得真正的友誼。不過,這種真誠并不代表著傻,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事情,在抱著真誠態度的同時,也必須根據環境用自己的頭腦去冷靜分析和對待。
張璐:我不會的。功利這個東西,在現今的中國社會到處存在著,尤其是商場上的人,在交朋友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有沒有利益共通點?可不可以資源共享?但我覺得我交朋友的幾個原則,決定了我不會帶有很強的功利心。同樣,現在的人誰都不傻,帶有很強的功利心來做事,短期之內,會得到利益;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時間久了,你身邊可能就不會有真正的、很純粹的朋友,這就沒有多大意義。
薛建:我不是很介意這種事情,可能一開始的接觸是帶有功利性的,但也許就是這樣的接觸,我們成為了朋友。這樣既幫到了他,我又結交了朋友,這是件兩全其美的事情??墒俏液芊锤泄奶氐娜耍袊俗罴芍M“過河拆橋”。
《滬港經濟》記者:丘吉爾曾說過:“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蹦闶窃趺蠢斫膺@句話的?
黃楚清:在商場中,這句話非常正確。今天,因為利害關系,可能爭個你死我活,勢不兩立;明天,也可以因為利益關系握手言和,成為打虎上陣的親兄弟。人生就是這么奇妙!
張璐:從個人生活來說,我不贊同這種說法,因為在和親密朋友相處時,就像和家人一樣,你可能只是很輕松地溝通,不會涉及到利益的。但在商業上,我贊同這句話,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競爭對手和合作伙伴是經常會互換的,因此沒有必要去樹敵,你必須看清自己需要什么。當你把這個利益關系搞清楚后,無論他是朋友,還是競爭對手,一切都不重要,因為在商業中只有利益的最大化。你從時代華納以及許多大企業的分分合合中,就會看到這一點。
薛建:我覺得后半句錯了,的確人生好比一出戲,有化敵為友的情況,也有朋友之間反目成仇的時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功利的,我還是相信這個世界有很單純的友情。
《滬港經濟》記者:對手比朋友更能夠成就一個人,你是怎么理解?黃楚清:我很贊同這句話,對手能讓你時刻保持警惕,時刻檢討自己。很多時候,對手往往能成為一生的朋友。
張璐:我覺得有競爭對手,你才會知道自己該在哪方面去提高,去發掘自己。我們之所以做這個行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考慮到競爭對手。在我們這一行,依照傳統模式為跨國企業服務,就會發現有很多不公平的競爭,而做私幕股權是相對的藍海,是競爭對手促使我去開拓這片藍海。當然,當藍海變為紅海的時候,就需要你不斷地創新,才能把自己做大。
薛建:這是很有道理的,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日本北海道出產一種味道珍奇的鰻魚,鰻魚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離開深海區,要不了半天就會死亡。后來漁民想了一個方法,就是在整倉的鰻魚中,放進幾條叫狗魚的雜魚。鰻魚與狗魚非但不是同類,還是出名的“死對頭”。這樣一來,反倒是把滿滿一船倉死氣沉沉的鰻魚全給激活了。因為對手的存在,我才會是條鮮活的“鰻魚”,對手在我身邊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會讓我有一種“不待揚鞭自奮蹄”的緊迫感。很多時候,我會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對手。
《滬港經濟》記者:有沒有既是你朋友,又是你對手的情況?
黃楚清:有的,很多是我的同行。當然,我并沒有覺得大家是對手,其實我們都是朋友。
張璐:通常我會遇到這種情況,但我覺得朋友就是朋友。在我們的相處中,大家有一個原則就是不大會去談很多敏感的東西,即使我們可能在業務上有一些共通之處。我們的專業理念要求我們盡量不要去談核心的東西。但同時,我們的心態都會很好,對于很多問題,我們不會很保守。比如我遇到的問題,可能是我朋友曾遇到過的,我就會打電話過去咨詢,同樣他也一樣,大家都會保持一個愉快的溝通。
薛建:在商業環境中的競爭,對手一般很難成為朋友。因為這涉及到彼此之間的商業秘密,多少會有一些防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