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搜狐,除了張朝陽,不得不提的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前搜狐總裁古永鏘;一個是前搜狐總編輯李善友。有意思的是,這兩個昔日的同事,如今已經相繼辭職創業,并且不約而同地博弈視頻網站,往日的同事關系也被競爭對手關系所取代。
當古永鏘在多種場合宣稱視頻網站的進入門檻是一個億的時候,李善友卻默默地在京郊的東冉村以200萬人民幣的資金建立了酷6網;當幾家高調的視頻網站還在為廣電總局的視頻牌照奔走的時候,李善友已經默默做工作,使酷6網第一個拿到此牌照……
“我就是許三多!”在采訪中,李善友始終認為他和許三多一樣:低調中蘊含韌勁,絕望中絕不放棄希望。
彈盡糧絕——“在投資人面前都不敢打開自己的網站”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門對面,有個不起眼的長城電腦大廈,在這座老樓的4層,剛剛裝修完的酷6網的辦公區卻一片“盎然”的綠色。接過李善友遞過來的新名片,記者發現名片上依然沒有他的頭銜,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善友一貫的低調。
“我到現在連自己的辦公室都沒有,”李善友似乎對自己的企業文化非常認同,“所以我平時可以隨便坐在一處和員工一起辦公,即時了解網站情況。”在李善友的臉上,總能發現一種激情與平和相融的感覺,以至于他的每句平實話語的背后都隱藏著堅定的態度,就像平靜海面下波濤洶涌的暗流。
也正因如此,當李善友面臨創業中無數困難的時候,才能一次次堅持下去,直到轉機的到來。用他的話說,很多轉機都是等來的。很多前企業高管自己出來創業時都比較順利,如果不是李善友親自訴說,很難想象到曾經的搜狐總編輯在創辦視頻網時會遇到眾多絕望與煎熬。
“我特別喜歡《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他總是能在別人都絕望的時候做出驚人的成績來,其實80%的人還沒到該絕望的時候就已經絕望了,只有極少數人卻可以在絕望的時刻還能保持一種生命力。許三多就是這樣的人。”當然,李善友也是。
李善友迄今為止最大的絕望是酷6網在鄉村剛誕生后,因為融不到資和網站架構的缺陷,導致酷6網隨時都可能“死亡”。
在東冉村剛剛創辦酷6網時,一個C的帶寬一年的費用就需要120萬人民幣,而視頻網站即便是剛起步也至少需要幾個G,甚至十幾個C的帶寬。另一方面,公司預計的流量出現了失誤:開始預計網站會有300萬的流量,后來實際流量卻是700萬,而這個時候,網站的技術、架構已經很難改了,而李善友早期的技術團隊水平有限,公司又地處農村,也很難招來優秀的技術人才。
在這種情況下,李善友在面對風險投資人的時候,居然連自己的網站都不敢打開,生怕呈現在投資人眼前的是一個癱瘓的網站。
“融不到資。半年的時間都看不到未來和希望,就像剛生下一個小孩,眼睜睜等著他死的感覺。”
屢試屢敗——100多個投資人說“NO”
那時的李善友,對外,錢融不到;對內,網站要癱瘓,他就傢被放在火上煎熬一樣。經常半夜兩三點鐘醒來,開始工作,然后四五點鐘再接著睡覺,幾乎天天如此。
為了解決網站的帶寬問題,他托朋友的關系以及朋友的朋友等多級關系聯系到南方電信、北方電信,以及可以把他們互通的一個點,讓網站的帶寬可以享受到南方低廉的服務。
網站帶寬問題解決后,融資問題就成了燃眉之急。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李善友見了100多個風險投資人,他們大多數對他很冷淡,甚至是輕蔑。講到投資人的傲慢時,李善友忽然把雙腳放在了圓桌上,進行情景重現:“曾經有個老板,我去見他時,極端的傲慢無禮,就這樣把雙腳放桌上,對著我,眼神也望向別處。”
雖然見過了眾多投資人,李善友的融資嘗試屢試屢敗,然而哪怕有一線希望,他都肯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有一次,上海有個年輕的女風險投資人讓其來上海面談,他便立刻坐飛機從北京趕往上海。到了上海,那個女投資人將他約在咖啡館,當李善友見到她時,才發現對方是個10歲出頭的女孩。她心不在焉地拒絕了他展示PPT的要求,讓他簡單聊一下。
這時的李善友,心態平和,已經忘了自己曾經是搜狐的總編輯,忘記了自己在搜狐時的大辦公室,忘記了在搜狐時坐頭等艙的待遇,忘記了對方只是個小女孩。然而如此誠懇的李善友發現在他半個小時的講解中,這個女孩始終冷臉以對,無奈的他只得立刻坐飛機回京。
李善友向記者苦笑道:“總是肉剛到嘴邊就掉下來,然后再去找,剛到嘴邊又掉下來,這樣的情形有五六次,總有小希望在勾著我,讓我在絕望、希望之間不斷輪回,備受折磨,我那時真的希望明天聽到一個聲音:‘你死了!,這樣我就可以解脫,睡個好覺了。”
柳暗花明——一頓午餐造就千萬融資
絕望時自己給自己希望是很難的。然而李善友卻堅持著給自己希望,即便在公司快沒錢的時候他也虛張聲勢,沒錢也要開大會,沒錢他也從沒在員工面前表現出憂慮。“不能示弱,不能哭!要做勝者。就得堅持!”李善友感慨道,“創業者很孤獨。”
在最絕望的時刻,李善友發現自己不會笑了,也不會哭了,最多只能機械地讓自己的嘴角上翹而已。為了讓自己找到笑的感覺,他專門回東北長春去看平時自己最喜歡的二人轉。但是他發現,看二人轉也無法令他笑起來了。
命運還是青睞勇于堅持的人的。終于在一次午餐的機會,李善友和德豐杰的一個投資人聊得甚為投機,在不用PPT展示的情形下,便和對方一拍即合。更令他感動的是:“投資人居然還讓她老公幫我寫商業計劃PPT!”
十天之后,德豐杰的投資人讓李善友參加了電話會議,在第13天的時候,終于敲定對酷6網進行千萬美元的投資。
整整半年的時間,李善友為了融資殫精竭慮,備受煎熬,而當最終千辛萬苦終于融到資后,他卻麻木到不興奮了。
“偉大是熬出來的”——把不幸挺過去,剩下的就是幸運
“世界上有些人,其實他沒有什么機會,但是他把僅有的一點希望當救命稻草一樣緊緊地抓住,幾年以后,你會發現,這個稻草已經長成參天大樹了。”坐在圓桌前的李善友像一個出色的講師一樣,將自己的感悟娓娓道來,“創業其實也需要天賦:承擔壓力的天賦。”
經歷了酷6網生死存亡的絕望后,李善友總結自己的人生經歷,他覺得,不斷地承受巨壓就是他的命。他的父母是第一代闖關東的人,家境貧苦,東北雖然產大米,但是他在上中學前就沒吃過。身在農村的他當時面臨兩個抉擇:要么當兵,要么念書。
由于當兵很難,他選擇了念書,否則,他很可能是一個現實版的許三多。當時他每天上學都要走15里的山路,途中還經過一個墳堆,然而他卻從未怕過,從小都有不安全感的他,將改變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在念書上。后來在搜狐,從人事工作轉到總編工作,又是一條破釜沉舟的不歸路。正是之前的這些壓力和他的不斷堅持令他有一種不服輸的“勁兒”。而這種勁兒讓李善友在無數次面臨絕望時,能像許三多那樣“不拋棄、不放棄”。
“堅持是最重要的品質,要能忍。幸運和不幸加起來是零,把不幸挺過去,剩下的就是幸運。”
就在去年,李善友偕同妻子重新回到東北老家走了一段自己兒時上學的山路。路邊的風景很好,空氣也好。路也和他一起成長,加寬了,由鄉間土路變成了公路,通汽車了。
李善友就是從這條鄉間小路堅持著走進城市的;酷6網也是從東冉村默默無聞一年后,堅持著走向活著、走向繁榮的。“堅持要成為一種習慣,堅持后,運氣才能來,經歷過那次生死絕望,我現在再遇到如骨干離職、惡意陷害、競爭對手告狀等絕望時都能泰然自若,找到希望了。”李善友意味深長地說,“這個社會很苛刻,很殘酷,如果一個人能把事情做成,那么機會永遠跟著你,失敗了,就不再會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