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家齊 馬 莉
日本媒體公布的所謂“中國建造兩艘航母計劃”讓“中國航母”再次成為境外媒體爭相報道的話題。美國《環球戰略網》1月2日轉發了日本媒體的報道,而臺灣《中國時報》題為“共軍頻放消息,氣氛詭異”的報道認為,中國國防部頻頻對建造航母做出表態可能是戰略欺騙。有專家認為,各方媒體關注“中國航母”本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媒體在無確鑿證據的情況下,主觀臆斷甚至捕風捉影,這樣的報道容易引發不必要的擔憂。
臺灣媒體疑神疑鬼
《中國時報》的報道稱,從去年11月中旬起,“中共先后三次對航母問題做出表態,頻率之高,意愿之強,前所未見,使得中共是否真的著手興建航母,變得十分詭異”。文章回顧了去年11月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公室主任錢利華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的談話,以及國防部發言人黃雪平最近在新聞發布會上關于中國將“認真研究”考慮有關建造航母問題的表態。報道還稱,大陸央視日前竟播放解放軍操演“艦載機綜合電子顯示與著艦導引系統”的畫面,如果畫面屬實,將是中共興建航母前艦載機準備工作的確鑿證據。 文章認為,一系列跡象顯示,解放軍即將建航母,而且這種浩大工程隱藏不了,但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國防部卻不公開正面說明,“這說明中共興建航母可能另有隱情”。文章猜測,大陸航母的作用和外界的認知可能有所不同,或上述跡象根本就是一種“戰略欺騙,以隱藏中共真實的意圖,轉移外界對中共建軍備力的注意力,暗地發展另一種鮮為人知的不對稱戰力”。
日媒報道漏洞百出
與臺灣媒體對大陸航母疑神疑鬼相比,日本《朝日新聞》日前言之鑿鑿的報道卻被指漏洞百出。日本《朝日新聞》的報道稱中國計劃2009年開始,在上海建造兩艘五、六萬噸級的中型航空母艦,預計2015年前完成。同時,目前停在大連港的六萬噸級“瓦良格”號航母近期將完成改裝,中國將利用這艘航母培養艦載機飛行員。
美國《環球戰略網》1月2日題為“中國建造兩艘航母”的文章幾乎完全復制了日本媒體的報道。但是分析人士認為,這種說法很難自圓其說。首先,對于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未爆發大戰的情況下,既沒有同時建造兩艘航母所必需的動力,也難以承擔高昂的費用。算上研制費用,一艘航母連同艦載機以及護航艦隊的建造費用,至少需要200億美元,即使是超級軍事強國美國也很難同時建造兩艘航母。其次,從技術上說,建造航母也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一艘一艘地造。雖然中國目前能夠建造三十萬噸的超大型油輪,但是普通民船的建造難度完全不可以與戰艦、特別是航母同日而語。僅航母的結構設計就要遠比油輪復雜,此外還要解決艦載機起降系統、作戰系統、大功率動力裝置等復雜問題,設計建造航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蘇聯海軍在建造航母時,也是采取先建造直升機母艦,再建造航母的方式進行的。相比之下,中國技術儲備有限,必須邊干邊學,等第一艘航空母艦完成海試,并初步形成戰斗力后,才能決定另一艘怎樣建。
大陸軍事動向受關注
針對各方熱炒中國航母這種現象,專家認為,媒體對中國大陸軍事領域的一舉一動,表現出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些媒體出于慣性思維或者為迎合政治需要而主觀臆斷,以至發出漏洞百出的奇談怪論。臺灣媒體拋出大陸航母“氣氛詭異”的說法,主要原因是其對大陸長期以來形成的警覺、敵對心理沒有因為兩岸形勢的緩和而削弱。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國防部關于航母的系列表態,釋放的是中國軍事領域愈加透明的信號,目的是為了逐漸澄清關于中國航母的傳言。最近一年來,中國通過不同方式相繼解密了包括殲-10戰斗機在內的多種新型武器裝備,建立了國防部發言人制度,并對海軍派戰艦赴亞丁灣執行護航任務進行了及時的公開報道,這都說明中國軍事領域的透明度正在不斷增加。但是一些境外媒體卻一直對中國軍力持懷疑態度,這只能說明其沒有擺脫“唱反調”的思維方式。▲
環球時報200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