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張家齊
隨著巴以地面沖突的規模不斷擴大,以色列陸軍的“梅卡瓦”主戰坦克也開始頻頻出現在各國的電視畫面上。有美國媒體認為,正是這些坦克成為以軍獲取地面勝利的關鍵,坦克仍然是地面戰場的主宰。一些專家也認為,在巴以沖突中,以軍坦克擁有非對稱優勢,哈馬斯武裝很難通過現有手段撼動這種優勢,從純軍事角度來說,這場沖突懸念不大。
“梅卡瓦”坦克成作戰主力
美國合眾國際社網站1月8日發表題為“加沙戰場上的坦克戰”的文章,認為以色列對加沙城軍事入侵的戰術勝利,再次證明無論是高技術戰爭還是反游擊戰,主戰坦克仍然主宰著地面戰。據報道,在以色列地面部隊入侵加沙的頭幾天,以色列就打死了很多哈馬斯武裝人員,相比之下,以色列陸軍的傷亡比例要小很多。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以軍的坦克發揮了作用。
不過,文章也承認,以色列坦克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哈馬斯武裝戰斗力非常弱。文章認為,哈馬斯武裝人員的軍事素質很難同2006年黎以沖突中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相比。黎巴嫩真主黨武裝非常善于挖地道,并且能用路邊炸彈給以色列以重創,特別是炸傷、炸毀了數十輛以色列引以為豪的國產“梅卡瓦”主戰坦克。相比之下,哈馬斯擁有足夠的時間制造路邊炸彈并培訓其骨干如何使用這些炸彈,而且加沙城迷宮一樣的街道和密集的人口提供了很多使用路邊炸彈的機會,但是哈馬斯卻沒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文章也據此認為,盡管坦克在現代地面戰和反游擊戰中的不同領域存在很多弱點,但是如果沒有坦克,要想征服一個國家、贏得一場全面的勝利或者占領敵方領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老式坦克,通過有效的維護,也能夠快速而廉價地完成任務。
以軍坦克具有非對稱優勢
通常認為,坦克進入城區作戰存在一些局限,坦克“進城”都非常慎重。在這種情況下,以色列仍然大膽地讓坦克進入人口密集的加沙并獲得成功,也是有著特殊的原因。首先是作戰的急需。加沙境內的哈馬斯武裝火箭彈陣地“點多面廣”,而且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以軍使用戰斗機定點清除猶如“拳頭打跳蚤”,很難根除。如果依靠特種部隊實施打擊,必然會遭到對方依托堅固工事激烈抵抗,造成以軍的大量人員傷亡。在這種情況下,也只有出動集火力和防護力于一身的坦克和裝甲車輛,才可能較為徹底地解決問題。其次,以軍的坦克擁有自身的非對稱優勢。以軍坦克重視裝甲防護。由于以色列人口稀少,在研制坦克之初就把防護力放在了第一位,“梅卡瓦”坦克采用了發動機前置的方案,多了發動機這層防護;其彈藥采用特殊容器存放,即便在大火中燒幾十分鐘也不會爆炸,再加上厚重的裝甲,這使得哈馬斯武裝大量擁有的類似RPG的輕型反坦克火箭筒不可能正面擊穿這種坦克,即便從側面或者背面擊穿裝甲,也只能打一個小洞,而不會引發爆炸。第三,“梅卡瓦”主戰坦克設計非常有利于步坦協同。其發動機前置方案為車體后面留出了很大的空間,可以通過少裝彈藥的方式搭載步兵,而且該型坦克還裝備了迫擊炮,可以用于攻擊近距離的步兵。其車載12.7毫米機槍子彈可以穿透普通建筑的墻壁,以色列還專門為這種坦克開發了反步兵用的彈藥,在這種坦克面前,敵方步兵只有挨打的份。此外,以軍坦克可以得到乘坐重型裝甲車的步兵的有效支援。這些裝甲車很多是通過坦克底盤改裝而來,因此防護性能非常好,完全可以在最惡劣的情況下與坦克出生入死,不會輕易被敵方火力隔離,步坦的高效協同戰術更是讓坦克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其優勢。
以軍坦克面臨三大威脅
盡管以色列坦克和重型裝甲車在此前的戰斗中威風八面,但是有專家認為,隨著外界對哈馬斯武裝援助的增加,以軍坦克及其乘員將可能面臨越來越多的威脅。首先是威力強大的路邊炸彈。路邊炸彈通常由多枚未爆航彈或炮彈等簡易爆炸物制造,這種炸彈制造簡單,威力強大,黎以戰爭中,真主黨武裝就曾經用重達幾百公斤的路邊炸彈把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炸上了天。精于此道的真主黨武裝完全可以將此技術傳授給哈馬斯。其次是重型反坦克導彈。目前,從國際軍火黑市上可以購買到類似俄羅斯“短號”這樣的反坦克導彈,其破甲深度超過1.2米,完全可以穿透較早型號的“梅卡瓦”主戰坦克的前裝甲和所有型號的主戰坦克的側、后方裝甲,只要被這種反坦克導彈命中一枚,主戰坦克多半就要喪失戰斗能力。此外,狙擊手精準的冷槍也對主戰坦克及其乘員構成很大威脅。前段時間,哈馬斯武裝公開的錄像中,就有一名以軍坦克乘員被狙擊手擊斃。作戰中,狙擊手還能通過射擊主戰坦克的觀瞄設備協助反坦克小組摧毀坦克。不過專家指出,目前以色列軍隊非常重視這些威脅,在戰術和技術上也采取了不少措施,習慣了使用“人彈”搞自殺式爆炸的哈馬斯武裝是否有能力利用上述手段打擊以色列的坦克,很大程度上還要看這些武裝人員的戰術素養和裝備水平。▲
環球時報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