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趙海兵 ●本報記者 常黎明 ●王軼峰
在被中國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4年之后,韓國雙龍汽車公司1月9日決定正式向首爾地方法院提請“回生”流程(類似于美國的破產保護)。韓國媒體稱,這意味著上汽放棄對雙龍汽車的經營,“中國資本首次對韓直接投資以失敗告終”。9日,雙龍汽車工會宣稱這一天是“中國踐踏韓國日”,然而就連韓國媒體都說,對于雙龍危機,事事都要給中國資方制造麻煩的工會“難辭其咎”。不過,在10日的報道中,韓國媒體還是更多將矛頭對準中國企業,認為上汽“吸取技術后退出”是“過河拆橋”。韓聯社則預測說,韓中關系也有可能因此受到巨大影響。上汽集團相關人士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韓國方面對于上汽的種種指責,更多的是其排外情緒的一種宣泄。實際上上汽曾多次向韓國政府和銀行求援,均遭回絕。有中國學者注意到,全球金融危機才是導致雙龍危機的首要原因,韓國政府在此事上出言克制,也是不希望因此影響兩國合作交流。
韓媒宣稱中國企業偷技術
“雙龍提出回生申請”無疑是近兩日最受韓國媒體關注的大事。韓國《中央日報》10日說,作為雙龍汽車第一大股東,上汽集團8日召開董事會,經過8小時討論,多數董事認為繼續向雙龍注資只會是“無底洞”。該報稱,提出“回生”意味著上汽集團已放棄經營權,并將無法回收當初的投資,“中國資本首次直接投資最終以失敗告終”。該報認為,銷售業績低迷是雙龍走入今日困局的直接原因。《朝鮮日報》則稱,雙龍銷量銳減的始作俑者是去年居高不下的國際油價和低迷的經濟,因為該公司主打高油耗的SUV車型。
與此同時,多家韓國媒體將“不負責任”的帽子扣到了上汽集團頭上。韓聯社9日稱,上汽無視第一大股東的責任,在充分獲得技術后,不管韓國政府、法院和工會死活的做法“非常不負責,也不道德”。《韓國經濟》11日宣稱,上汽收購雙龍后,中斷了所有新車研發工作,只致力于將設計圖紙拷進CD后帶走,雙龍的核心研發人員也常駐上汽幫助技術轉移。上汽曾承諾在4年內每年支援雙龍3000億韓元,但并未履行,這也證明上汽收購雙龍的目的是獲取技術。韓國“今日金融”網站11日報道說,雙龍工會將通過打響一場“數據戰”,證明上汽竊取了雙龍的技術,并將以“防止產業技術泄露法”起訴上汽。事實上,韓國國內對雙龍“核心技術外流”的炒作由來已久,韓國檢方迫于壓力于去年7月啟動了對“上汽涉嫌剽竊雙龍技術”的調查,該調查現已結束,正討論公布結果的最佳時機。“今日金融”宣稱,韓國檢方已確認技術泄露事實,不過這一說法無從查證。
“說上汽竊取技術完全是無稽之談”,上汽集團公關部負責人朱湘君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韓國方面宣稱遭剽竊的是混合動力柴油機技術,而上汽目前主要研發的是混合動力汽油機技術,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據該人士介紹,這種指責實際上是韓國國內排外情緒的一種宣泄,韓國檢方此前也曾調查通用大宇是否竊取韓國技術,但由于美國政府強烈抗議最終不了了之。
近一兩年來,在韓國媒體報道中,韓國造船技術、現代汽車變速器技術,甚至武器技術“都曾被泄露到中國”,沒有證據支持的“中國原罪論”幾乎成了韓國一些人的思維定式。這些人認為韓國領先中國很多年,因此本國第五大汽車制造商雙龍被中資收購,讓他們感覺有損“顏面”。遼寧省社科院東北邊疆研究所所長呂超11日表示,近來韓國破產的企業不少,其中不乏韓國與美日合資企業,但沒聽說哪家韓國媒體罵美國日本。同時,一些在華韓企卷款回國或倒閉,也讓中方蒙受巨大損失。但無論中國政府還是媒體,都表現得十分寬容。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和規劃協會副秘書長和振偉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是否存在技術竊取,取決于股權轉讓協議中的具體規定。中國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曾經收購了破產的英國MG羅孚集團有限公司,將其生產線整個搬到了中國。日本索尼數碼相機同樣的技術在江蘇的合資企業和日本可以同時應用,并不存在竊取問題。
韓國工會“難辭其咎”
據報道,上汽與雙龍的姻緣始于2004年。當年10月,上汽與雙龍債權方簽訂了收購48.9%股權的合同,后斥資5900億韓元(約合5億美元)成為雙龍最大股東,持股率達到51.3%。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企業首次以控股方式參股海外企業,而當時有分析認為,上汽的收購實際上已救了雙龍一命。據上汽人士介紹,上汽收購雙龍是中國對韓國的最大規模投資,因此中國方面給予極大重視。然而韓國國內對此收購的非議一直沒有停息。近年來,一些韓國媒體臆測稱,正是由于上汽將雙龍研發人員派往中國,削弱了雙龍的研發能力,才令其陷入惡性循環。事實上2007年時雙龍曾一度扭虧為盈,勞資關系也趨于緩和。
據上汽人士介紹,入主雙龍以來,上汽方面一直受到韓國國內排外情緒的困擾,雙龍汽車工會更是不斷制造麻煩,阻止上汽通過裁員減薪降低雙龍成本的努力。2008年新工會上臺后,更是完全拒絕與管理層對話。BBC報道說,雙龍危機去年年底便已顯露,當時中韓雙方互相要求對方注資。有消息說上汽提出可為雙龍提供2億美元救濟資金,但條件是雙龍需從生產一線裁員2000人,遭工會拒絕。但據上汽人士介紹,雙龍管理層并未提出裁員,只表示計劃通過靈活配置勞動力和減薪的方式度過危機。但即使這樣也遭到了工會的強烈抗議。
雙龍汽車負責企劃的崔相鎮(音)對韓國媒體表示:“雙龍汽車平均一輛車的人工費用占總費用的20%以上,而競爭企業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朝鮮日報》說,在過去5年里,雙龍汽車利用約7000名人力生產了9萬至15萬輛汽車,遠遠低于2.1萬名人力生產190萬輛(以去年為準)汽車的通用大宇。韓國媒體報道稱,在雙龍汽車經營層推行大規模節約費用措施的2006年,雙龍工會僅靠一次“玉碎罷工”就使雙龍汽車減產1.6萬多輛,損失3700多億韓元。宣稱上汽該負主要責任的《朝鮮日報》9日也把板子打向工會,認為“事事都要制造障礙的強硬工會也難辭其咎”。
2008年的經濟危機使全球汽車產業身陷困境,美國三大車商都走到了破產邊緣,亟待政府救濟。產品結構偏重于SUV和大型轎車的雙龍汽車受影響尤其嚴重。據上汽人士介紹,美國政府計劃救助的是三大車商在美國本土的工廠,而通用全資的薩博和福特全資的沃爾沃都得到瑞典政府的救援,因為救援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當地就業。因此,雙龍曾多次向韓國政府及主債權銀行——韓國產業銀行救助,可惜遭到拒絕。有報道稱,上汽上個月已向雙龍緊急調撥4500萬美元,但韓國產業銀行宣稱上汽應先向雙龍支付技術轉讓費,并由中資銀行率先提供貸款,否則拒絕提供貸款。該人士表示,韓國方面認為“雙龍已是中國控股企業,愛面子的中國政府一定會出手相救”,這才拒施援手。因此,如果不提出“回生”申請,就無法在法律支持下請各方出面解決問題。
有消息說,韓國法院將在7日內決定是否受理這一請求。一旦法院裁決破產清算,上汽投資的5億美元將無法收回。然而即使如此,對中國企業的指責仍未平息。韓國《中央日報》援引雙龍汽車代表沈正澤(音)的話說,如果上汽已獲取雙龍的技術,即使現在申請法庭接管,上汽仍不吃虧。該報稱,分析認為上汽在沒支付專利使用費的情況下將雙龍30年新車開發過程中積累的各種數據照單全收,新車開發能力至少加快了2—3年。旅韓復旦大學韓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詹德斌說,韓國社會排斥外資的風氣由來已久,尤其是強硬的工會早已名揚海外,家樂福、沃爾瑪等跨國企業都已從韓國打道回府,如果上汽被迫撤資,將成為外企在韓水土不服的最新例證。
企業行為不該上升到外交層面
韓聯社報道說,雙龍危機已引發韓國外交界對于此事是否會影響韓中關系的關注。韓國外交通商部官員9日表示,上汽對雙龍的投資占中國對韓投資額的30%,具有相當大象征意義。雙龍經營陷入困境,將影響中國對韓投資。韓聯社稱,韓國政府擔心“雙龍技術泄露事件”引起的爭議會影響兩國合作交流。據韓聯社報道,在韓國檢方去年開始調查雙龍汽車技術外泄后,中國政府已通過外交途徑表達不滿。BBC也擔心雙龍事件的影響不止于業內,會影響中韓關系。
韓聯社說,由于上汽是中國國有企業,一些韓國網民將技術外流的譴責矛頭指向中國政府。在韓國《中央日報》網站上,兩國網民的留言同樣言辭激烈,有韓國網民宣稱“不能再對中國抱有幻想,沒有他們我們照樣活得好”,而中國網民則指責韓國排外。在中國媒體上,一些汽車業內人士也為上汽放棄雙龍叫好。
呂超表示,雙龍危機是一件純經濟領域事件,韓國媒體把它往政治層面上扯,顯然過于牽強。韓國媒體炒作的“剽竊論”也很容易引起中韓兩國國民的對立和不滿情緒。
詹德斌認為,由于雙龍一旦破產,將導致上萬名員工失業,使雙龍公司所在地平澤經濟遭重創,韓國整體經濟也可能受到影響。因此韓方對此事的關注將繼續下去。去年年底韓方工人已在中國使館和平澤市政府前搞示威抗議,隨著2009年韓國勞工界“春斗”的臨近,事態有可能進一步升級。“雙龍渡過目前的難關,需要在激流中博弈的各方各退一步,共同努力。”▲
環球時報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