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藝光
一、 解讀劇本
《走進陽光》的故事情節簡單,但又不失厚重。在一次不期而遇的銀行搶劫案中,讓從鄉下來城里打工的送水工宋云劍一時成為了萬人矚目的城市英雄,英雄的稱號不僅讓他得到了幸福的愛情,也讓他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與表彰。與此同時,被他從劫匪手中救下的企業主徐芳竟想要他扮假老公一起回家鄉過年,并許以重金相謝和高薪職位。羈于英雄救人急難的思想邏輯和宋與胡蓉的定親費用,宋答應了徐的要求。但是,隨著事態不斷的發展,欲望不斷的強烈,宋感到在處理徐芳的苛刻和胡蓉的情感上越來越吃力,越來越讓他心力疲憊,更加之區政府表彰在即,還有媒體訪談,以及徐芳對他假大學生身份的要挾和他在成為英雄時劫匪“假槍心結”等等事件的推波助瀾,使他倍感外部環境與內心深處有著一種難以承受的壓迫感。最后,他做出了選擇,誠實、質樸的宋云劍向所有的人坦露出自己的隱情,他選擇了真實。他放棄了一切讓他焦慮和不安的既得利益,決心從零開始,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英雄。
一般來說,藝術對現實生活相對滯后,原因是藝術是對已有規則的質疑和批判精神。《走進陽光》的劇作者立足于現實生活,以高瞻的眼光和富于哲理的視角挖掘出生活表象滯后的本質所在,把思維半徑放大到社會發展的廣度來求證現代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與需要堅守的精神境界之間的矛盾。另外,作品的題材切入角度也顯得別致,既像是一個英雄的話題,又充滿生活的真實與情趣;既是社會政治性問題,又是從人性的角度來闡釋生活的意義。總之,劇本是從當前紛繁復雜的世間萬象中擷取了一組令人觸目又饒有趣味的話語素材。
二、二度創作的形象構思
1.確定演出的形象種子
這是一個普遍的認為,戲不好看則失去了所有的意義。如何好看?首先故事情節很重要。第一場銀行搶劫,讓中心任務都受到了全劇大事件的影響。宋云劍做了英雄;徐芳成為人質后被救;胡蓉在餐館看電視趕到現場,并承認自己與宋的未婚妻關系;劉大海帶有目的的現場表演,電視臺主持人向全市的現場報道和現場采訪,以她新聞性的敏感把宋云劍推上了英雄的平臺等等。
第二場,人們對于英雄的崇拜、稱贊,特別是婆婆姥姥的出現,她們代表了社會主流方面對于宋英雄的崇拜、稱贊,特別是婆婆姥姥的出現,她們代表了社會主流方面對于宋的英雄壯舉的贊許,并傳達出政府部門對于宋的充分肯定和具體的表彰方式。宋云劍與胡蓉的愛情關系在這里得以說明,以及小有阻力后達成心愿的幸福與甜蜜。而當一切都趨于順暢的時候,讓宋云劍承受到的第一個壓力出現了;而這個壓力也是宋云劍不得不面對和負擔的,那就是春節到胡蓉老家需備下的三萬元定親費用。這是此劇的一個情節遞進,真實、生活、自然。
第三場,徐芳被救后,平安回家但心有余悸,加之接了母親要她攜夫帶子回家過年的電話后,心生煩惱,焦慮不安,通過此情景,把徐芳幾年來信中郁積的煩悶給與了說明;當宋云劍以救命恩人的身份出現在眼前時,一個想法驟然而生。于是宋云劍的第二個壓力不期而至,徐芳請宋給她當一次假老公。這是一個出乎意料的情節,由此而帶來的戲劇情勢的發展,便讓人產生一種期盼,“假老公”的結果會怎么樣?是弄假成真或者假還是假,是否還會演繹出說明“題外話”呢?還有胡蓉的真與徐芳的假之間又會搞成一個什么局面?我認為第二場的承接性較弱的話,那么第三場“假老公”話題的出現,便是劇情像戲劇性與大懸念的層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第四場,宋云劍對于自身的地位、價值的滿足感;胡蓉在喜聞宋高就之后出現的擔憂;徐芳不滿足假夫妻之間的距離;玲兒向宋大膽的愛情表白等一連串事件之后,胡蓉由擔憂發展到對宋的緊追不舍,徐芳對宋在交易背后萌生的愛意,所有這些像兩面墻使處于中間的宋云劍備受擠壓,無法兼顧。
第五場的情節設置是全劇一個局部的分解。通過來回幾次折騰,不僅情節在發展,更主要的是宋云劍感受壓力的心理脈絡在起伏跌宕,漸漸地失去了平衡,這是其一。其二是婆婆姥姥傳達的信息,區政府讓他在表彰大會上發言和電視臺即將進行的訪談節目,這在外部情勢上給宋內心的壓迫給與了更大的重量。
緊接下來第六場的第一段戲,徐芳對于宋云劍背景情況的了解,并以此為要挾,達到完全控制宋的目的。這個情節的出現給全劇情節的發展以及對宋心理狀態的打擊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它促使宋感到整個事態的嚴峻和徐芳的咄咄逼人。他懇請徐為自己保密,但徐不依不饒。宋無可奈何,仰天長嘆——怎么辦?全劇情勢的發展已到了需要宋云劍從一種被動狀態向主動選擇轉移的階段。宋的醉酒,以酒壯膽,他拒絕與徐芳繼續合作,到電視臺向廣大觀眾道出了自己的隱情和真正的、最后的選擇。
以上所敘述的是全劇主要的情節線索,而與此并存的是宋云劍心理脈絡的發展過程,另外還有很多色彩性情節的存在,如:劫匪對宋的反問、舅舅阻婚、玲兒喜遇英雄、徐芳對于玲兒的調侃等等。如果說我們在舞臺體現中,把我們所需要表達的東西和全劇情節發展過程給與清晰、明了、節奏鮮明、結構合理的設置和處理,我們就適應了觀眾對于情節發展和關注人物命運的心理狀態,這樣,我們就完成了戲好看的第一步。
2、演出樣式的確定
所謂樣式就是惡魔演繹故事的方式。第一,風格。確立現實主義風格,通過典型人物、典型環境,把戲做得實在、明確。第二,體裁。體裁定性為喜劇,要輕松,不要沉重,要明快流暢,不要拖沓冗長。第三,結構。用寫意的懸念的結構方式統攝全劇,“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剔除不必要的交代,盡量地經濟實在,加快戲的進程,合理處理戲劇節奏,制造有效的懸念,如宋云劍的命運發展和舞臺行動的起止過程以及行動效果等。第四,藝術特色。運用戲曲的格式,規范表演與呈現劇情,輔以表現性較強的強化手段,點送戲劇情境與行動重心。如劇中的五個地方的特效處理:①發現水槍段;②三萬塊錢的問題段;③假老公段;④宋云劍決定最后走出徐芳家段;⑤“謝謝你們”段等。具體方法為時值的延宕、吊鈸、燈光處理,從視聽上給觀眾強化接受。
3、獨特的音樂和地方韻味的演唱:
①采用花鼓戲的音樂素材,進行現代化的處理;
②都市化、時尚化的因素要溶入音樂配器中去;
③努力做出適合老觀眾和新觀眾、本地觀眾和外地觀眾都喜歡的,甚至都能來上兩句的音樂唱段。有難度,但富有挑戰性;
④演唱方面既要字正腔圓,又要力求聲情并茂。好聽、韻味是我們最高的追求。
三、演出的總體處理原則
1、關于開場。主題前奏完成后,傳來歌手遙遠而耐人尋味的歌唱,風雪中,宋云劍推著自行車上場,找到一個地方停下,拿出一飯盒,飯盒里有一個冷饅頭。宋津津有味地吃著冷饅頭,喝著剩余的純凈水,似乎在聽著歌聲。大街上,人流如梭,匆匆而過。
2、關于高潮。全劇將設置兩個高潮點,一是根據舞臺行動的發展強度所判定的動作高潮。第六場宋云劍感受壓力太大,其中有胡蓉的真情,有徐芳的要挾,有區政府的表彰在即,有電視臺的談話約定,更主要的是他內心真實的謊言的矛盾碰撞,他感到自己即將走向崩潰的邊緣。當舅舅責罵他不像男子漢時,他猛然想到要做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要敢于去面對自己的現實,要堅決地做出抉擇。于是,他鼓足勇氣對胡蓉說:“我在電視里面對你說”。接著,他斷然地撕毀了與徐芳的合同,拒絕了徐芳的哀求;他勇敢地來到演播廳,向所有的人坦露了自己的心聲。動作高潮的船舷,逆轉了劇情發展的原有趨勢,戲劇情勢和人物行動朝著矛盾解決的方向發展。二是依據全部的舞臺情緒積累,而產生的情感高潮,在電視機前對于宋云劍的坦誠相告和他做出的最后選擇,乃至人們通過宋的真誠所感受到的人格魅力和心靈震撼,情不自禁的發出了理解的吶喊,做出了對宋這一行為的最后評價,他們是動情的、真誠的。而宋在接受了大家的贊美式的評價后,無比感動的喊出“謝謝你們!”。
3、關于結尾。戲尾歌聲中,人們紛紛走上舞臺,都在積極地尋找即將離去的宋云劍,但找不到,當歌聲結束時,人們一齊擁向臺前高呼“小宋——”。燈光轉換,藍天白云,百鳥鳴唱,宋云劍輕快地跑了上來。輕風撫面,艷陽高照,他在欣喜中,抬頭看著藍天上的陽光,一首無詞歌從遠處飄渺而來,久久地看著天空的宋云劍閉目靜氣沐浴著光輝。這時從舞臺的四面,走出婆婆姥姥、服務員、胡蓉和舅舅、徐芳和玲兒,每一個人似乎都在感受著陽光的氣息,大家欣喜地、靜靜地向著宋靠攏。歌聲進入高潮,燈光除藍天白云外全收,中間是人群的群像造型,主持人在舞臺一側的光柱中講話。
4、關于舞美。都市化、動作化、靈動性的此劇舞美的總體要求。
人物的動作化意在強調舞美的功能性,真正地將舞美溶入到戲中來,為塑造人物,強化舞臺行動做到物盡其用。
5、關于燈光。在普通的舞臺照明中多考慮燈光的語言功能和燈光對舞臺情緒的體現意識,尤其是燈光的整體樣式感能明確統一。
6、關于音響效果。《走》劇將在很大程度上利用音效來完成都市感和群體感的任務,并且,在劇中很多必備的道具聲效中擔負更重要的任務;特別是音效的情緒化處理,不僅僅是技術的問題,更是藝術感受的問題,希望在戲的統一氛圍中來進行創作性操作。
“創作的過程是一個妥協的過程”。當我們同處一個時空之中,進行同一創作時,是各種藝術觀、世界觀和審美觀的碰撞。我們追求的是斑斕的火花,而不是毫無意義的情節堆積;我們力求事物的真,情感的善和,和諧的美,最后,我引用錢鐘書先生的一段話來作為我們藝術創作的共勉:“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有味無痕,性本存匿”。
責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