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宏剛
在中國傳統室內空間中,隔斷的利用是空間分隔的主要手段。在今天,傳統室內隔斷的運用廣泛,影響深遠。其運用手法有兩種,即傳統隔斷的空間復制和空間選擇。這兩種手法創造的空間形態,都顯示出傳統隔斷的空間模糊性,滲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
1、傳統隔斷的空間復制
空間復制,是對傳統隔斷符號及其空間形態的直接套用。直接復制傳統元素,典型實例就是中餐廳,基本上是傳統室內構件及其空間效果的復制。大量地運用傳統家具,如隔扇、掛屏、屏風等,古色古香。
技術的進步使設計師在創作隔斷及其模糊空間時擁有了更大的自由。此外,設計優秀的模糊空間富有人情味,能夠成為室內的亮點。模糊空間的應用可以使室內空間擁有獨特的形象,這一切都促進了傳統隔斷的空間模糊性在今天的運用。設計師們對作品的表達,為我們對模糊性空間的探索和認識開創了一片嶄新的天地。而現今人們對室內空間的審美和使用上的新要求,則使得模糊性空間的概念和內涵在室內空間設計方面有了進一步的拓展。
2、傳統隔斷的空間選擇
我們可以對隔斷營造的空間進行選擇,對傳統隔斷符號及其空間形態有選擇地運用,這比直接的套用符號表達要好得多,手法更為進步。人們能在由傳統室內隔斷符號過渡、分隔、圍合而成的模糊空間當中體會“不定的魅力”,感悟其精神內涵。這種借用傳統的空間形式,又可分兩種形式,即新中式和中西合璧式。
新中式空間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中國傳統風格的文化意義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演繹;二是對中國當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礎上的當代設計。新中式風格不是純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將現代元素和傳統元素結合在一起,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空間,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到合適的體現。
中西合璧式即是將二者的元素結合起來進行設計,如采用具有西方味道的家具,搭配中式隔斷來組織空間。這樣,不僅反映出現代人追求簡單生活的居住要求,更迎合了中式家居追求內斂、質樸的設計風格。這種風格本身就是含混的,不僅使人在空間上感覺是不確定的,在心理上感覺也是模糊的。
現代室內設計中,模糊空間的運用空前,其基本手段就是利用隔斷或隔墻來做阻隔,劃分空間,但在手法、方式、結構、材料的運用上都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現代的框架結構技術的發展,跨度也在增大,使得內部空間更加開敞、通透、流動。模糊空間可以轉變,加上現代材料的應用,這個模糊空間中的隔斷往往就是室內空間最吸引人的地方,模糊空間的通透界面就成為視線焦點。
3、對傳統隔斷的空間優化
金屬、玻璃、塑料、氣體、光、水、纖維等材料與技術的完美結合,令空間形態更為豐富。這些材料使隔斷在空間當中呈現出虛化、流動的姿態,為空間的塑造提供了條件,使空間的舒適度、利用率大大提高,進而使室內空間達到優化。
如現代辦公空間中的隔斷,形式多樣,運用十分廣泛。隔斷在辦公空間中的圍合、分隔靈活多變,而且實用。隔斷高度不大,但限定度較強,各空間獨立性較強。當人離開工作間時,各空間的獨立性會變弱,空間之間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連續性。空間之間存在組合、連接關系。當人在工作狀態時,各空間的獨立性會變強,空間會自然加強。這樣的空間重復與再現,形成韻律、節奏,具有統一感。空間隔斷利用很經濟,可拆可合,搭配靈活,非常適合辦公空間。空間利用率高,人們在同一空間當中工作,既有聯系,又有分隔,既有私密,又有溝通,效率提高,心情愉悅,是設計的進步,空間的解放,遠比傳統室內隔斷有優勢。
4、結語
如今,現代建筑出現了革命性的進步,即建筑空間的“多元化”,建筑空間類型的“模糊化”則是后現代社會的新需求。室內空間需要變化,需要模糊,這是室內設計的生命。科技的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更為空間的塑造提供了條件。可以說中國傳統室內隔斷的空間模糊性給我們的啟示和意義重大,影響也是深遠的,我們應立足于本國傳統文化,努力創造最大彈性化的室內空間環境,這是我們當代設計師的職責。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工程學院藝術設計學院)
責任編輯:尹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