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源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tt),世界第一富豪,著名投資大師。在從事金融43年的時間內,他創造了由100美元起家到獲利620億美元財富的投資神話,被譽為“股神”。他憑借正義和品德取勝了大都市的爾虞我詐,并且用自己的執著甚至頑固引領瞬息萬變的投資世界。毋庸置疑,巴菲特那種超乎常人的名垂青史的欲望使得他成為美國傳奇的獨特形象,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資本家,而且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代言人;他不僅證明了投資是一種理性的、可以捉摸的事業,而且為世人揭開了華爾街神秘的面紗;更重要的是,他的成功成為全世界夢想家的希望和承諾。
一、巴菲特導師格雷厄姆的投資觀念
巴菲特一家人溫文爾雅、性格平和,而且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恒。巴菲特自少年時代就顯示出其對數字商業以及投資的熱衷與擅長。巴菲特的種種創舉都是建立在數字基礎上的,他對數字的信任度超過一切。
“市場先生”是個熱心腸,每天他會告訴你他認為你手里的股票價值幾何。這句話出自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之口。從第一次在黑板上抄寫股票價格起,巴菲特就被股票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曾經做過股票,研究過股市,咨詢過專家希望能有所領悟。他想要明白趨勢圖中蘊含的某些神秘聯系,想要找到能讓他賺的盆滿缽滿的秘訣,不過,他始終沒有能夠走的更遠,這時候的巴菲特買股票有時候能賺到錢,但有些時候根本賺不到錢。格雷厄姆向他打開了大門,他的講課方式也正對巴菲特的胃口,他教會了巴菲特各種方法去尋找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可能性。掌握了格雷厄姆言傳身教的技巧之后,巴菲特學會了不再迷信權威。
格雷厄姆不僅是巴菲特的導師還是巴菲特的引路人,他把巴菲特引入了一座令人神往而有望而卻步的城堡——股市。格雷厄姆教會巴菲特該如何選擇股票的系統方法,而在掌握這些方法之前,對巴菲特而言,股票與賭博之類的偽科學并無二致。盡管格雷厄姆在大蕭條時期的股票投資活動使得他接近傾家蕩產,但是,他仍然發現了股票投資中心理博弈的因素。格雷厄姆激勵主張投資者們的注意力不要只放在大盤上,而是要關注股票背后的企業自身的成長性上。通過關注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資產狀況、未來盈利預期等基本面因素,投資者可以對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有一個準確的判斷。他還認為,故事并不是一個能精準衡量企業價值的公平秤,而像是投票機,投資人會通過市場投票,但是有的是理性的有的則是感性的,甚至有時候這些投票結果會同理性價值評判相去甚遠。股市投資的秘訣就在于當股價遠低于股票的內在價值時買入,而且堅信他會有補漲的一天。因此,格雷厄姆認為,華爾街的熊市是再自然不過的人性造成的。
通過下面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的影響之深遠。可以說格雷厄姆完全了解投資的哲學,但是巴菲特以非凡獨特的才能將其融合為一個策略。
二、巴菲特投資思想的來源
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的結合。如上一部分提到,格雷厄姆的兩本代表作——《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代表了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他強調了解一家公司實際價值的重要性,提出投資要有足夠的安全邊際,以保證自己的財產在股市的波動中受到最小的影響,投資中要保持獨立思考,堅信自己的正確性,認為跟蹤股市波動是不正確的。巴菲特早期完全模仿和實踐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策略,為此,巴菲特曾說過:“我最重要的思想來自格雷厄姆。”
巴菲特的集中投資襲自費舍。費舍是現代投資理論的開路先鋒之一。他第一個以股票的潛在增長能力來衡量它的價值,而非價格變化趨勢和絕對價值。他反對以短期買賣來獲取利潤。而支持長期的股票投資。作為其代表作的《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自出版以來,更被投資者奉為經典,同時也一直被巴菲特所推崇。如果說格雷厄姆從數量分析方面闡述了價值投資理論,費舍則是對其做了定性分析。巴菲特稱,運用費舍的方法能夠使人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在其代表作《怎樣選擇成長股》里,費舍富有說服力地展示了集中投資的辨證思想。其退巴菲特產生的影響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其一,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是平凡企業的敵人;只購買少數極佳非常了解的接觸公司的股票,否則寧愿不買;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要集中投資;其三,企業的類型和特質對投資很重要,經營管理階層的優劣能夠影響企業的內在價值,因此對企業的經營管理狀況的調查研究和質化分析也是投資研究的重要課題;如果真正杰出的公司股票要長期抱牢,不能輕易放手,忽視短期波動。
巴菲特是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理論的忠實執行者,同時他還吸收了費舍怎樣選擇成長股的理論。費舍的投資思想是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基礎之一,這也是巴菲特超越其導師格雷厄姆的原因。
巴菲特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對其投資理念也產生了巨大影響,盡管兩人的投資哲學很像,但是芒格從最初就認為好的公司值得花很多錢買下。伺候巴菲特既虛心接受芒格的意見,又吸收費舍優秀公司成長股的投資策略,將二者完美的融合,形成了自己最成功的投資策略—基于持續競爭優勢的長期投資策略。
三、巴菲特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1.投資首先要學會的一點就是不被市場情緒所左右。巴菲特認為市場并不是總有效的,而是經常無效的。巴菲特對有效市場假說是不屑一顧的,他認為學好投資只需要兩門課,一門是如何評估企業的價值,另一門是如何思考市場價格。他持續戰勝市場的原因是遠比市場更加了解買人的公司并能夠正確估價,從而利用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的差異獲利。
2.其次要擺脫思想的束縛,做到與眾不同。巴菲特認為在股市中要相信并堅持自己的判斷,他曾經有這樣一段話:“自己的直覺,是對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和企業的第一感覺,這種感覺是建立在對企業的充分了解之上的,但是,這種感覺很容易收到所謂的股市行情的干擾特別是那些對股票投資不熟悉的投資者,往往會受到這種干擾的影響,改變原本是正確的投資決定,使結果適得其反。”巴菲特不閱讀證券公司的報告,不相信技術分析,反對分散投資和短期持有。很多散戶股民都能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購買很多個股,其實并不一定能夠分散風險。巴菲特認為即使你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也存在風險。亞洲金融風暴即是例子。最佳的投資方法應該是把所有的雞蛋放進一個籃子里面,然后把他看好。
3.不要浪費時間在預測市場上。巴菲特說:不要浪費你的時間,不管是經濟預測、市場預測還是個股預測,預測在投資中根本不具有一席之地。許多投資者僅使用歷史評估方法或模式來決定股票什么時候便宜,什么時候貴,但是歷史評估方法的缺陷就是他們對周邊一切的依賴性。這就是說對個股的衡量取決于某一特定經濟環境,某股的資本回報,某企業的經營狀況以及戰略實施。換句話說,歷史模式只有在公司和行業發展的環境與評估方法建立之初的換屆相似的條件下才會奏效。我們今天所處的換屆與以前相比不僅個股公司本身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投資者用來比較他們的指數也截然不同了。巴菲特認
為應該通過研究正確的部位和正確的層次。盡管經濟和市場總體來說是復雜和龐大的,以至于我們無法預測,但是在公司這一層面的格局是可以被認識的。在每個公司的內部都存在著公司格局、管理格局以及金融格局,假如說我們研究這些格局,多數情況下我們對公司的未來可以做一個合理的預測。但是巴菲特也認為,忽視政治和經濟預測是許多投資者十分頭疼的事情。
4.自己是投資的最大敵人。行為金融學理論研究表明,虧損的投資者往往是那些容易收到市場波動影響,經常出現行為認知偏差的人。現實中的投資者并非有效市場假說中那樣是完全理性的,而是有限理性的。市場投資者往往容易犯過度自信、從眾行為損失厭惡、過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的錯誤。格雷厄姆認為,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那些個性穩定的人,投資者最大的敵人不是股票市場而是他自己。即是投資者具有數學、財務、會計方面的高超能力,如果他不能掌握自己的情緒,仍難以從投資行為中獲益。巴菲特將格雷厄姆的精華總結為:“合適的性格與合適的才智相結合,才會產生理性的投資行為”。
5.投資未來有發展的企業。首先要注重細節,肩挑洗選,才能找到杰出的企業。巴菲特認為具有壟斷潛質的公司是最佳的投資企業。企業競爭長期持續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消費者獨占”,意向消費者獨占的形成,來自于具有一下特征的一種產品和服務,其一,他是顧客需要或者希望得到的,其二,被顧客認定為找不到很類似的替代品,再次不受價格上的管制。不僅如此,還要重視投資企業的管理層品質。盡量避免商品型企業,選擇低成本的公司據此找出最值得投資的企業。同時,不能貪便宜,買物有所值。這也是巴菲特從早年投資生涯中犯下的錯誤中得到的教訓。巴菲特會議投資生涯里犯下的第一個錯誤就是買下伯克希爾公司的控制權,雖然他非常清楚公司的紡織業務沒什么發展前途,但還是因為他的價格實在便宜,無法抵擋住誘惑。他發現,當他以非常低的價格買人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后,隨后該公司都會因為經營有所改善二使股價上升,而實際上這是讓你套利的好機會,因為從長期來看,該公司的表現很可能會非常糟糕。
6.做長期投資。巴菲特很重要的一個投資理念就是做長期投資,他反對追逐市場的短期利益,不因為一支股票在短期內會大漲就跟進,他會竭力避免被市場高估價值的股票。這一點也同樣反映在狂跌的股市中,股市狂跌時擁有比較打的安全邊際,是低價買人股票的最好時機要用好的價格買到好的公司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更長時間的等待。巴菲特任務股市下跌可以帶來很多好處,下跌有助于降低整體收購企業的價格,有助于以給予吸引力的低價格買人卓越企業的股票,有助于最終資產的收益。長期持股有助于培養投資理念遠離投機,分享業主的穩定發展,不去重復每天關注股市做無意義的事情。不擔心每天的價格波動。巴菲特的理論是,既然一個企業有內在價值,就一定會體現出來,問題僅僅是時間。所以他唯一相信的就是我們能夠把握的是對企業的了解。企業有上下起伏,如果不是想大多數人那樣,企業有點問題就急于放棄,稍有起色就得意忘形,而是長期地苦心經營,那么每個人都會取得經營上的成功。選擇有前景的領域,集中資源、長期堅持不懈地經營是投資者成功之關鍵所在。具有長期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才是值得投資的企業。
7.風險控制。先保本再盈利是巴菲特的一貫法則,風險防范意識也是每個投資者都應該具備的。巴菲特的理性投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風險最小化的考量。
在此,我想摘取巴菲特著名的14條投資法則作為巴菲特關于投資策略的一個總結。冷靜思考;快速掌握信息;合適買賣比買賣何種股票更重要;勿孤注一擲;股市1+1不等于1(當你手中持有的一份再有面值的股票時,決不意味著你手中持有的股票的價值等于其面值);考慮輸贏;原則中的靈活;投資股票的程序;買進靠耐心,賣出靠決心,休息靠信心;見勢不對,反戈一擊;股市無過去;不在股價高漲的市場久留;按兵不動;學會退步。
四、總結
總結分析了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后,給筆者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巴菲特的理性,能夠超脫人本身非理性的束縛,凌駕于市場之上,駕馭股票,駕馭市場。其所掌握的理財知識固然不可少,敏銳獨到的眼光也有重要作用,但是能始終保持良好的投資心態是最為難能可貴的。我認為保持高度清醒的頭腦,綜合分析已有信息,不對市場的變化做過度反應,看清長期的投資價值,綜合分析公司的優勢,集中投資才是巴菲特投資理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