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朝鮮特派記者 周之然
本報特約記者 王軼峰
朝鮮中央通訊社4日報道稱,中國將對朝鮮進行無償援助。這迅速引來韓國媒體的猜測,認為朝鮮此舉是“有意為之”,試圖向外界“傳遞信息”,同時在國內“穩定人心”。
2月5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也刊登了這條消息。消息全部內容一共只有兩句話:“最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向朝鮮提供無償援助。中國政府的無償援助對于正在加快進行強盛大國建設的朝鮮人民的斗爭是巨大的鼓舞。”然而這一簡短的消息卻令捕風捉影的韓國媒體紛紛大加猜測。
韓聯社7日稱,朝鮮試圖向韓國和美國傳遞如下信息:與中國保持傳統友好關系能幫朝鮮戰勝困難。《東亞日報》7日也評論說,朝鮮此舉可以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報道稱,朝鮮人民盛傳中國官員訪朝時帶來了“大禮包”。由于2月16日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的67歲生日,而3月8日朝鮮將舉行最高人民會議第12屆代議員選舉,“為了不讓百姓失望、安撫民心,朝鮮單獨公開了援助事實”。韓聯社稱,無償援助如果在兩國首腦互訪之際進行,其規模將達2000萬—4000萬美元左右。
其實,在朝鮮發布此消息后,有一些外國駐朝鮮使館的朋友打電話詢問《環球時報》記者,此次援助有什么特別之處或特別考慮。外界對于朝鮮此次報道的興趣顯而易見。
據了解,朝鮮媒體對于外國對朝無償援助的報道一直非常謹慎,很少對之進行公開報道。近幾年來,朝鮮媒體并未報道過其他國家或者國際機構對朝無償援助。因此,朝鮮媒體此次迅速報道中國對朝援助,令外界非常“感興趣”也很正常。有分析認為,朝鮮此次報道中國對朝援助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自從李明博政府上臺以來,朝韓關系持續降溫,朝鮮報道中國援助可以借機向韓國施壓,暗示沒有韓國的援助朝鮮依然可以發展。另一方面,由于奧巴馬剛剛上臺,對朝政策還不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報道中國援助,也是向美國新政府發出必要的信號。▲
環球時報200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