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陸 樂
美國人稱相親為“瞎約會”(blind date)。記者在加州圣迭戈的紅綠燈路口,常常看到“單身人士約會”的廣告牌。這是當地婚介所用來吸引眼球的。記者的一位朋友杰克森,就是通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妻子。據他說,那次海邊“相親派對”有10個人,五男五女。他們一邊烤肉一邊聊天。抱著湊熱鬧心態(tài)去的杰克森,還真的找到了意中人。
在美國,許多高收入但沒時間談戀愛的白領,也會求助于婚介機構。紐約一些收費昂貴的婚介中心,賺的就是華爾街成功人士的錢。不過,如今美國經濟形勢衰退,“金融王老五”的身價也大打折扣。有個在婚介機構打工的朋友對我抱怨說,他們最近組織了一次哈德遜河上的游輪相親活動,來參加的人明顯去以前少很多。
除了面對面的相親,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流行“網絡相親”。打開電視,總能看到幾個著名相親網站如match.com,eharmony.com在大打廣告戰(zhàn)。美國互聯網調查機構“皮尤網絡與美國生活項目”曾做過一項調查,約有1600萬美國人在各種相親網站注冊過。但是許多人抱怨說,相親網站上的人大多是繡花枕頭,把自己打扮得很美好,實際上“誰也不知道他(她)是不是一條狗。”▲
環(huán)球時報200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