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英國、法國特約記者 曉 晶 姚 蒙 本報特約記者 郭 宣
由美俄衛星在太空相撞引發的熱議還未停息,16日又傳出在大西洋海底可能攜帶有數百枚核彈頭的英法核潛艇發生碰撞事故的消息。英國《太陽報》16日的報道稱,分屬英國和法國的兩艘戰略核潛艇于2月初在大西洋深處發生碰撞,所幸核潛艇并無大礙,目前已經分別回到各自港口,但是造成的具體損傷還不清楚。該消息一經報道立刻被世界各大媒體轉載,俄羅斯網友將這次潛艇碰撞事故與此前美俄衛星相撞事件聯系起來,稱“大洋與太空,都變得擁擠了”,然而比太空秩序更糟的是,至今國際上仍沒有關于各國潛艇在水下航道劃分的規定。
碰撞發生在大西洋深海
該報道稱,這次碰撞事故發生在2月3日或4日,各自載有上百名官兵的英國海軍“前衛”號戰略核潛艇與法國海軍的“凱旋”號戰略核潛艇在大西洋中部的深水海域發生碰撞。一名皇家高級海軍官員曾悲觀地對《太陽報》表示:“相撞事故導致的潛在后果還不明確,但是導致核彈頭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發生放射性泄漏事故則是有可能的,更壞的結果是,我們可能失去全體船員以及核彈頭。如果是這樣,就將是一場全國性的災難了?!?/p>
所幸英國媒體隨后的消息稱,2月15日夜,“前衛”號核潛艇已被拖進蘇格蘭的法斯萊恩海軍基地進行修理,而聲吶系統導流罩明顯受損的“凱旋號”核潛艇也已自航回到法國海軍基地。英國BBC新聞網站隨后也報道稱,記者看到被拖回海軍基地的“前衛”號艇體上有明顯“撞擦痕跡”,據信兩艘核潛艇都在碰撞中受到“嚴重傷害”。
世界各大媒體在報道時都特別提到“這兩艘核潛艇通常攜帶有核導彈”。法新社報道稱,“前衛”號屬于英國“前衛”級戰略核潛艇首艦,是英國海軍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引人注目的是,“前衛”號裝載有16枚“三叉戟D5”洲際導彈,每枚導彈最多能攜帶12枚核彈頭。而法國“凱旋”號核潛艇同樣能裝載16枚M45洲際導彈,每枚導彈各自能攜帶6枚核彈頭。也就是說,發生碰撞事故的兩艘核潛艇最多可能攜帶有近300枚核彈頭。英國國防部發言人拒絕透露碰撞發生的詳細地點,但他表示,這次事故不會對英國的核威懾造成影響。
法國媒體16日也紛紛報道英法核潛艇大西洋海底相撞的新聞,法國電視一臺和二臺將該事件作為主要新聞播出。《費加羅報》表示,法國方面上周其實就已經透露碰撞事件了,但沒提到是和英國核潛艇相撞。據稱,法國國防部發言人6日表示:“凱旋”號戰略核潛艇在下潛時“撞上了一個上升的物體”,但隨后靠自己的動力在一艘護衛艦的保護下返回海軍基地。該發言人曾提到可能撞上的是一個集裝箱。他透露裝在核潛艇前部的聲吶裝置損壞了,但事故并沒有造成人員的傷亡,核動力系統和核導彈也根本沒有安全問題。英法國防部晚些時候先后確認了核潛艇碰撞事故,但都強調碰撞事故不會造成核泄露。
潛艇為何海底相撞?
遼闊的海洋面積約為3.6億平方公里,比全球陸地面積的兩倍還要大,而各國潛艇的總數也不過幾百艘,正如英國調查此事的委員會人士所形容的,“這種事情的發生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對于兩艘潛艇而言,同時出現在大洋中的同一地點,只有數百萬分之一的機會”。但事實上潛艇在海底航行時由于受到海底地形和水文條件的影響,一般都沿著固定航道,就如同汽車在陸地上的公路行駛一樣。特別是出事的兩艘核潛艇都屬于戰略核潛艇,它們為了自身的安全和隱秘性很少去陌生海域,其行蹤也完全保密,因此沿著固定航道航行增加了潛艇碰撞的可能。但由于此次相撞的英法核潛艇直徑僅為13米,對于潛艇航道空間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計。BBC稱,更讓人不解的是“這兩艘核潛艇都擁有完善的聲吶設備,但它們明顯沒有發現對方的存在”。
潛艇水下航道缺乏制約
核潛艇水下碰撞事故并不罕見,冷戰時期,美蘇核潛艇為了獲取對方的噪音信息等關鍵數據,經常在水下相互追逐,并發生過多起碰撞事故。俄海軍“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失事是被美國潛艇撞沉的說法也一度在俄羅斯非常流行。此外由于海圖錯誤,美國核潛艇還曾發生過撞上海底的嚴重事故。但發生事故的核潛艇多為攜帶常規魚雷和導彈的攻擊核潛艇,而這樣由兩艘可能攜帶數百枚核彈頭的戰略核潛艇發生碰撞的事故還是首次發生。
這次英法核潛艇碰撞事故也引起近年來潛艇事故不斷的俄羅斯的高度注意。俄網友迅速將這次潛艇碰撞與幾天前美俄衛星在相撞的事件聯系起來,感嘆稱“大洋與太空,都變得擁擠了”。然而有分析認為,太空中的衛星屬于軍民兩用,大部分衛星軌道都可以監控,要預防碰撞相對可行。而水下潛艇絕大多是軍用,它們的行蹤需要嚴格保密,就連很多地區的海底水文條件也都是國家機密,因此協調潛艇的水下行蹤根本無從談起。盡管早在1972年,美蘇兩國就曾為避免兩國戰艦及戰機在公開水域或空域發生事故達成安全協議,但直到現在,國際上也沒有任何國際公約或條約,可以規范各國潛艇的安全航行。1992年,海軍實力明顯下降的俄羅斯曾公開提出一個方案,希望能與美國和北約達成核潛艇的防撞協議,但至今也沒有明確下文?!?/p>
環球時報200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