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2月18日文章,原題:希拉里希望建立牢固的中美關系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星期五將訪華,她希望此行能將她所說的至關重要的美中關系提升至新層次。盡管經濟關系仍將是中心議題,但希拉里希望與中國進行更全面的對話。
但專家們警告說,希拉里必須避免在人權和西藏問題上向中國施壓,或在臺灣問題上作出挑釁行動,以免激怒日益自信的中國——迄今她淡化了這些問題。美國外交學會研究員杰羅姆·柯恩說:“我喜歡希拉里的方式。它反映了總的局面,沒有忽略布什忽視的重要方面。這也是一種低姿態的做法,尋求合作而不是指責。這應該得到中國的歡迎。”
不過,貿易和經濟議題仍是雙邊關系的引爆點。中國也已警告稱美國貿易保護主義上升,而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曾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美中商會主席羅伯特·卡普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過于全面的雙邊對話會帶來風險,因為單個問題上的“錯誤一步”,特別是保護主義,有可能危及其他問題上的努力。他說:“從這場經濟危機愈發看出,中國如今太強大了、太全球化了,根本沒法要它怎么做。”觀察家們說,美國也必須接受,中國太強大,不會在這些問題上屈服于壓力。(汪析譯)
美國《國家利益》季刊網站2月17日文章,原題:亞洲的世紀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開始首次出訪,其亞洲之行的目的地是精心挑選的。美國和歐洲在政治、文化、經濟領域的關系依然保持強勁,但亞洲可能主宰未來。美國的影響力不會很快不復存在,但21世紀更像是亞洲的世紀。
國務卿希拉里給中國傳達的信息甚為重要。21世紀的軌跡可能由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如何適應中國崛起來決定。一些人指出,德國崛起也曾經歷類似狀況,兩次世界大戰讓全球秩序重新排序。中國和美國,沒有任何一國可以承受得起一次戰爭,更別提通過兩次戰爭建立未來關系。
因此,華盛頓應該強調共同合作的重要性,無論分歧是在安全、貿易還是人權領域。這對于奧巴馬政府意味著遏制自由主義游說團體的本能沖動;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尊重國際準則。作為全球領袖,中國應該、也期待被廣泛尊重。(作者道格·班多,張大衛譯)▲
環球時報200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