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 魚
總覺得,感情的東西只能深藏于心,一旦表露出來就失去了原有的韻味。但是一首《北國之春》卻把鄉愁寫得那么美。
《北國之春》是一首日本民歌,散發著獨特的山野田園氣息,隱藏著櫻花零落的暗影,娓娓地傾訴,輕輕地嘆息,哀婉而不悲愴,清幽而不凄涼。這種內斂含蓄的美接近月光,矜持得攝人心魄。歌聲飄來,鄉愁便升起了。
一首歌漂洋過海,傳遍中國大江南北。異國古樸悠遠的聲音,讓多少人柔情繾綣,在繁忙之余想起記憶深處的小河、炊煙、牧羊人……又讓多少人思鄉時有了伴,有了寄托,流淚時不再壓抑。鄉愁,沒有了地域的隔閡。
蔣大為的聲音本是陽剛的,卻把這首歌唱得纏綿悱惻,像是在講一個遙遠的故事。因為遙遠,其中的悲喜已不那么強烈,一種閱盡人間冷暖后的從容與淡定,告訴每一個人;最能讓人返璞歸真的地方就是故鄉。“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殘雪消融。溪流淙淙,獨木橋自橫。”“棣棠叢叢,朝霧蒙蒙,水車小屋靜。”歌聲營造的意境適合想象,不知不覺問歌聲成了心情的背景。
故鄉,讓每個人都眷戀的地方。那些讓心情濕潤的榆錢兒、夜幕昏黃的燈火、站臺上回首的人、草叢中的古井、浸滿淚水的歌以及歌聲背后的故事,都讓我們一輩子難忘。我們曾經攀過哪一棵樹?采過哪一種花?捉過哪些蟲?它們先入為主地占領著我們的記憶空間。是誰把我們背過那條攔住我們的小河?是誰搶過我們的書包?又是誰做過幫我們遮風擋雨的大樹?故鄉最早地開啟了我們的心門。告訴了我們人情世故。教給我們生命的道理。它一點一滴地滲進我們懵懂的思維里,有事。有人,有情,就像一方土地有了心臟和靈魂,便沒有什么可以替代它了。
鄉戀是酒,飲了化作愁。我們總是在疲憊又孤獨的時候悄悄走進故鄉,在心間筑起溫暖的港灣,隔開了燈紅酒綠,讓脆弱的自己好好地歇一歇。這便有了美妙,有了傷感,有了酸澀,又有了甜蜜。這個世界,因為有了故鄉,時空的距離便已經不那么讓人心生絕望。
故鄉是夢中的真實,真實中的夢境,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鄉愁則是一首歌,像《北國之春》一樣的歌。
(摘自www.qnw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