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進
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曾讀過一則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走獸和飛禽有過一場猛烈的戰斗。蝙蝠兩方面都不參加,老待著看哪邊取得勝利。起先,飛禽戰勝了走獸,蝙蝠就加入飛禽一邊,跟它們一起飛,表示自己是飛禽;后來,走獸開始占優勢的時候,蝙蝠就投到走獸那邊去了。它把自己的牙齒、爪子和奶頭給它們看,證明自己是走獸,同時保證自己熱愛同類。最后,飛禽終于得勝了,蝙蝠又投到飛禽那邊,可是這回飛禽把它攆走了。蝙蝠想再加入走獸這邊來,已經不可能了。從此它兩方面都不能夠參加,只好待在地窖里,或者待在窟窿里,黃昏的時候才敢出來到處飛。
與各類動物相比,人更懂得“趨利避害”,許多人在面對“有利”與“不利”兩種抉擇時都會趨吉避兇。四川都江堰一中學老師范美忠因為地震發生時丟下學生不管,自己第一個沖出教室跑到操場,后又在天涯論壇發帖將此事廣而告之,遭到眾多網友的群起攻之,送給他一個外號——“范跑跑”。繼“范跑跑”之后,安徽省長豐縣雙墩鎮吳店中學教師楊經貴因為在上課時沒有及時制止學生的紛爭和推搡行為,致使學生楊濤意外喪命,因此引來罵聲一片,不少人將楊經貴與“范跑跑”相提并論,戲稱其為“楊不管”。人天生就是一種善于逃跑的動物,避免或逃脫責罰是人類的一種強烈本能。但要知道,我們在逃避責任的同時,不僅也逃避了機遇與成功,更失去了良知。無論你是誰都不可能逃避開“責任”兩個字。不論是道德責任,還是法定責任,都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不履行道德責任,會受到道德的譴責和良心的拷問;不履行法定責任,會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懲處。
現實中的許多人常常會有這樣的表現:工作上有了成績,爭相攬功;工作上有了失誤,互相推諉扯皮,于是,“集體負責”、“交個學費”便成了他們推脫責任的借口。一起起慘痛礦難帶來人民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一種種假劣食品導致許多無辜百姓受到傷害,一次次嚴重污染造成難以挽回的生態災難……從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們看到了共同的禍根,這就是責任的缺失。今天,人們強烈呼喚責任意識,并賦予責任日益豐富的時代內容:負責任的大國,負責任的政府,負責任的公民……責任,就這樣沉甸甸地擺在我們面前,任何回避都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世界是一個充滿責任的世界。花有果的責任,云有雨的責任,太陽有光明的責任。惟有責任,才能擔當;惟有擔當,才能付出;惟有付出,才能收獲。生命就是一種責任,誰逃避自己的責任,誰就會被命運捉弄。人的一生,背負的是對生命的承諾和責任。在某種意義上,人世間各種其它的責任都是可以分擔或轉讓的,惟有對自己的人生的責任,都只能完全由每個人自己來承擔,絲毫依靠不了別人。所以說,人生因責任而偉大,生命因責任而不朽。
正如丘吉爾所言:“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庇浀谩独葮蜻z夢》有段經典的臺詞:“盡管愛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是,如果放棄責任,愛情的魔力就會消失,就會蒙上一層陰影?!薄独葮蜻z夢》的愛情之所以偉大,正因為那是為了責任,一輩子犧牲愛情的男人和女人演繹出來的經典愛情。這其中蘊含著多少拒絕誘惑的理智和無奈不為人知?感動與淚濕,完全緣于那偉大的責任與偉大的愛情的對抗,讓人明白感情的背叛并不等于責任的背叛。
責任是我們不喜歡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一種生活和人生的需要。人的理智行為的動機,在性質上可分為主動追求的欲望和被動承擔的責任。凡是欲望,都是主動的選擇;凡是責任,都是被動的權衡。追求欲望主要靠注意力去探索未來,在創新中選擇;承擔責任主要靠判斷力去認識現實,在利害中權衡。欲望不能超越責任,責任不能代替欲望。欲望是我們自己“想要”的,責任是我們“推不掉”的,而追逐欲望給人帶來快樂感,承擔責任給人帶來使命感。勇于承擔責任是對人生義務的勇敢擔當。一個充滿責住感,勇于承擔責任的人,會因為這份承擔而讓生命更有分量。
責任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是人性的升華,是人生的一種固然的高度,一種恬然的執著,一種誠然的忠貞。人生之真諦全在“責任”二字。責任,如同十字架,是沉重的字眼。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人的責任時曾指出:“作為確定的人,現實的人,你就有規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務?!比烁?,人品,人生價值之高卑,全在于如何對待自己的責任。古今中外,重責任者必自重,輕責任者必自輕。只有那些不推卸責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資格獲得更大的榮譽。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或者一個不負責任的人,首先失去的是社會對自己的基本認可,其次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信任和尊重,甚至也失去了自身的信譽和尊嚴。
人生的責任,是人在其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應承擔的扮演不同社會角色的職責和任務,以及對自身行為過失的不良后果所付出的代價。責任似乎有著重量,因為角色成了砝碼;責任事實沒有重量,因為生來附著生命。責任始于角色,每個人活著都有一定責任的。正如梁啟超所言,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在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一個人來到世上,就是為了承擔屬于自己的那份責任,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對父母、對子女,我們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這是我們融入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責任,是我們所處社會賦予每個人的神圣任務。
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環境,其責任的內容和重點有所不同,處于家庭、單位、社會等不同環境,其責任主體也各有側重。但付出和奉獻,則是亙古不變的責任的本質特征,也是人生價值的真實含義。責任需要承擔,敢于擔當對自己的責任,就會不斷向更高境界追求;敢于擔當對他人的責任,就會獲得更多的愛與和諧;敢于擔當對生命的責任,就會勇敢地戰勝坎坷,完美人生。對一切盡心盡責,那么當走到人生的盡頭,也可以坦然地離開,問心無愧,獲得無悔的人生。
維克多?費蘭克有句名言:“每個人都被生命詢問,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問題;只有以‘負責來答復生命。因此,‘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鄙\可貴,責任價更高。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責任的樂處。這種苦樂循環,便是這有活力的人間一種趣味。常懷責任之心,常修責任之能,常思責任之術,常求責任之果,是人生與責任的真諦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