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仲裁員:
你好!我們是一家小型家用電器生產企業,自2002年起和一家國內大型連鎖超市建立了長期供貨關系,簽訂合同的方式為:合同一年一簽,超市方面提供合同文本,由我們公司與進貨的超市(該連鎖超市在很多地區均設立有獨立的公司)分別在合同中蓋章確認,每年的合同均約定了如產生爭議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貿仲”)仲裁解決。但我們與該連鎖超市因故于2008年終止了合作關系。經核對賬目,我們發現,該超市尚有部分貨款未支付給我們。欠付的貨款都在十多家各地超市的賬目中。
我們欲通過提起仲裁的方式主張權利。請問,我們是在一個案件中解決上述爭議,還是需要根據每年的合同向不同地區的超市公司分別提出仲裁?
路榮富
2008年11月20日
路榮富先生:
你好!你的問題在超市與供應商之間常見,在仲裁實踐中也經常發生類似情況。對于上述問題如何處理,我有以下意見供你參考。
一般而言,從訴訟角度講,一項訴訟由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兩個要素構成。主觀要素就是案件當事人,客觀要素就是訴訟標的,亦即當事人所爭議的法律關系。如果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都是單一的,就叫做單一之訴;如果兩個要素中有其中之一是多數時,就叫做復合之訴,又叫合并之訴,仲裁對案件分類合并的判斷與訴訟類似。對于案件是否可以合并審理,則應在該基礎上,參考仲裁的主體、標的或法律事實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仲裁機構對涉案爭議的認知、仲裁當事人的意見等因素后決定。
根據我的理解,你的問題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在都是單一當事人且每年合同的當事人均相同的情況下,是否可以不按合同進行拆分,而直接根據雙方從2002年至今一年一簽的全部合同向對方提起仲裁;二、在只有一份合同但對方有數個當事人的情況下,是否可以直接向對方全部當事人提起仲裁。
從第一個問題中可以發現,雖然雙方按合作年數簽訂了數份合同,但每份合同的相對當事人都是相同的,即仲裁主體是一致的。此外,雙方每年的合同所約定的都是關于供銷貨物的權利義務關系,可見涉爭的法律關系也是密切相關的。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每年的交易都可以根據合同分開進行審理,但在交易主體一致,爭議標的密切相關,甚至可能連雙方往來賬目都是滾動或連續的情況下,不進行一并審理,不但增加了當事人另行仲裁所產生的時間成本和費用成本,對有限的仲裁資源也構成了嚴重的浪費,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此,你方完全可以根據自2002年起雙方簽訂的全部合同向對方提起仲裁,一般情況下仲裁機構也不會拒絕受理你方的仲裁申請。
對于第二個問題,雖然數個合同相對方同屬一個超市集團,但在各地的超市都是獨立法人的情況下,根據你們所面臨的特殊案情,我個人認為你方要求將全部爭議在一個案件中解決是不太適宜的(雖然《仲裁規則》允許數個當事人作為共同被申請人)。我的理由有二:一、鑒于各地超市都是獨立法人,你方和對方的交易都是相對獨立的,雖然都是買賣關系,但互相關聯性并不密切;二、這樣做并不能達到加快爭議處理進程、節約仲裁成本的目的,當一個仲裁案件同時有十幾個當事人的情況下,文件的轉遞、開庭審理、撰寫裁決都將成為一項繁復的工程,延緩了裁決作出的時間,增加了當事人的成本,這對于一裁終局的仲裁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即使你方與對方各地超市簽訂的是同一份合同文本,我還是建議對每個超市分案提出請求,這是較為穩妥的方法。當然,以上僅是我對你方問題的一點意見,希望能夠給你提供一點參考。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仲裁員方 圓
200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