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在人們眼里,博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在日本并非如此,不少博士畢業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只能靠打短工維持生計。博士過窮日子已成為日本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博士出路堪憂,在“高不成,低不就”的情況下,“博士哀歌”令人心酸。
據日本《京都新聞》3月9日報道,目前有1.6萬名博士在大學或企業研究機構做短期雇用工作,很多人都40多歲了,還沒找到合適的職位,有些人只能到海外做兩年或3年的研究工作。《每日新聞》日前刊文稱,據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的數據顯示,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日本攻讀博士學位的人數連年增加,1991年只有2.9萬人,到了2007年人數增至7.4萬。由于少子化影響,大學生人數減少,大學教師人員增加有限,博士畢業后就業艱難。日本企業出于實際需要,更歡迎本科或者碩士畢業生,不會因為博士畢業就給予特別的優待。
《每日新聞》把頂著高學歷帽子的博士的尷尬處境稱為處于“就職漂流”狀態。一名46歲的東北大學理學博士對媒體說,他曾應聘大學教師的工作達100多次,可每次都沒有被錄取。為了生活,他只好靠當補習老師、圖書館管理員、學校警衛等度日。畢業都十多年了,他每年收入最多時也只有150萬日元(1元人民幣約合14日元)。一名2002年自一橋大學法學部畢業的博士也有類似經歷,他說自己應聘了30多次大學教職工作,都沒成功。
東京首都圈臨時教員工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能順利找到一份安定職業的博士不到六成。日本博士被企業聘用的機會比其他國家低,美國每3個博士就有一名被企業吸收,日本卻是6個收一個。一家專門為博士找工作的獵頭公司說:“日本博士就職市場很小,其實只需一半的博士就夠了。要想避免出現更多貧困博士,當局必須限定博士名額。”可日本學界不贊成這種觀點,日本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說:“日本要在國際社會生存,就要有更多高素質的人才。要趕上其他先進國家,日本必須在理科領域增加20%至30%的博士,在文科領域增加3倍到4倍的博士。”
《每日新聞》稱,日本湘南工科大學從今年4月起專門增設3名特別講師職位。這是為幫助博士畢業生找到長期工作之前設立的臨時工作,每周工作3天,保證年收在180萬日元左右。文部科學省對此表示歡迎,希望其他大學也能效仿。▲
環球時報200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