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俊英 任天池
經典名方
仲景方約200余首,其中用桂枝湯加減變化而出者,計有28方。此方不僅用于外感風寒表虛證,且大量用于臨床各科之無表證者。歷代醫家稱譽此方為仲景“群方之冠”。
肉桂樹在古代也叫“梫樹”,因為在肉桂的周圍長不出其它雜木,它似乎有一種侵略的力量,使其它的風木之氣被排除。而這力量有多強呢?據說有人曾做過實驗:用肉桂木做個小木釘,釘到其它樹上,那棵樹第二天就死掉了。肉桂樹這種“侵力”的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有記錄。西方國家叫肉桂樹為“猶大樹”,傳說中背叛耶穌的猶大就是在肉桂樹下上吊的。一個人做了壞事,內心有愧地走到這棵樹下,他身上的邪靈被這棵樹的力量趕走,于是就良心發現,上吊自殺了。傳說不足信,但桂枝確實是一味好藥。以桂枝為君藥的桂枝湯,被喻為“群方之冠”。
【方名】桂枝湯
【出處】《傷寒論》
【組成】桂枝、芍藥、生姜各9克,大棗3枚,甘草6克。
【用法】桂枝湯用法極為講究,將諸藥加水至250毫升,微火煮取100毫升,去渣服,適當加蓋衣被,約2小時后微微汗出即可。若服1次出汗病愈,便停藥;若未出汗,重復先前的用藥方法。病重者,每日服2次,早晚各1次,隨時觀察病情。倘若藥后大汗淋漓,說明不但邪氣不去,反傷正氣,應及時停藥。
【功效】解肌發表,調和營衛。
【主治】外感風寒。用于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后及病后的低熱、妊娠嘔吐、多形紅斑、凍瘡、蕁麻疹等屬營衛不和者。
【注意】 不出汗而煩躁;病癥初起,表現為發熱口渴、咽痛脈數時,皆不宜使用。服藥期間禁食生冷、黏膩、酒肉、臭味之物。
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張仲景取桂枝湯之意而進行加減變化之方,有近30多首之多。這里,簡要介紹冬季兩種常見疾病的治法。
冬季皮膚瘙癢癥 入冬后不少人會出現皮膚瘙癢的癥狀,晨起和晚上穿、脫衣服時特別癢,對此很多人以為只是皮膚干燥引起的,因而不加重視,心想著天氣轉暖后自然就好,或者口服一些西替利嗪(商品名仙特敏)、氯雷他定(商品名開瑞坦)等藥,起初有效,但不久效果就不明顯,外用曲安奈德(商品名派瑞松)等藥也達不到藥到病除的效果,只緩解片刻。患者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有時上覆少許糠秕狀鱗屑,遇暖或微汗后則可減輕,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浮緩,此證屬風寒束表,應以疏風散寒、和營止癢治療方法為主,藥用桂枝湯加味。
方藥:炙甘草、麻黃各3克,桂枝、干姜、獨活、羌活各6克,白芍、桔梗、荊芥各12克,防風15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寒冷性蕁麻疹 患者常出現雙下肢、上肢、后背起風團,瘙癢反復,出現面色萎黃、納差、大便時溏,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細等情況。常因外受風寒后發作,早晨不敢出門,保暖后癥狀會漸緩解。中醫認為,此證屬營衛不和、衛外不固,治療應以調和營衛、固表御風為主,方用桂枝湯加味。
方藥:生姜皮5克,桂枝、赤芍、白芍、炙甘草、白術各10克,大棗10枚,生黃芪、防風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編輯/于嘉男 yujianan@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