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慧
[摘要]C語言程序設計是高校課程體系中的一門很重要的基礎課程,作為一門非常有用的基礎課程,它可以使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很好的掌握程序設計基本思想,為后繼其他計算機課程的學習和應用打下基礎;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同學來說,由于它是計算機二級考試所統一要求的課程之一,所以該課程也有很高的實際應用和學習價值。針對在C語言教學過程中難教也難學的特點,提出一些相應的創新教學理念。
[關鍵詞]C語言程序設計 高校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220161-01
C語言是一門語法靈活、功能豐富、應用廣泛的高級程序設計語言,該門課程的開設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編程水平,對其他后續課程的學習也起到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授課對象都是初次接觸程序設計的大學低年級學生,加之有些教科書內容抽象化,概念難以理解,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感到困難,所以對于這門課程教學的開展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如何在高校展開這門課程的教學以及如何提高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是需
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C語言程序傳統教學中的常存在的問題
這門課程傳統教學中主要存在的不足和常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被動接受,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由于,C語言程序設計是對大學低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剛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大學生,對這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還不能適應,另外,如果學校實驗條件不配套,學生只能是死板的記憶書本中枯燥的算法和語法,而不能很好的發掘這門課程開展真實的思想以及這門課程的精髓,如果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死板的去聽,即便是老師講的再好,自己當時也聽懂了,不通過親身的多次的上機實踐,很多東西學的不深刻,內部具體是怎么實現的也不能深刻的理解,也就不能達到這門課程的要求了。
(二)教授重點把握不住、教學方式方法不科學。C語言程序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既要講解C語言的一些語法規則,又要重視程序設計。如果在日常的教學中,老師沒有意識到這門課程在基礎性的重要性,因為這門課程是后續很多課程基礎課,如果老師只是一味的講,沒有采用靈活的圖形或實例重點突出的講解,也不注意學生的反應和接受程度,很容易讓學生迷惑,時間久了,自然就失去了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了。
(三)教、學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目前很多學校C語言課程的教學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過分注重語句、語法等細節的教學,基本上是以C語言教材自身內容來展開的,沒有把程序語言最重要的編程思想引導放在首位,學生被動的學習,不能充分利用實驗或算法案例開展教學。
二、創新教學探索研究
針對上面所列的幾點高校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常見問題,筆者進行了一些深入的研究,總結出了一些解決的措施和值得借鑒的地方。
(一)教學內容改革。
1.教學內容設計要合理,適合學生接受的要求,本著“深入淺出,突出實用”的指導思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重新進行了歸納,將難點再次分散,以縮小臺階,達到循序漸進。這樣一來臺階小了,學生的信心也增加許多,學習積極性很快就被提高起來。
2.C語言的教學特別需要重視實踐環節,包括編程和上機實驗。為了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筆者對實驗內容進行了較大的改革,一方面保留基礎性實驗,使學生能夠較順利地通過實驗,并及時理解和消化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也會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學習熱情會進一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一些實用性強的、難度略大的實驗,并組織學生討論,通過討論得出算法流程,然后上機編程調試。
3.重點難點一定要詳細講解和反復練習加深理解,比如在講到“選擇分支結構”,“循環結構”,“指針”等關鍵章節的時候就要反復的結合實例來進行詳細的講解,特別是對while,do…while,for循環結構的控制條件進行重點的講解和反復的實例說明,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深入理解其中的思想和原理。
(二)教學手段的創新。主要可以采用黑板板書、多煤體教學、上機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來指導學生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同時由于多媒體信息量大,也能夠優化教學過程。同時對于一些比較難講解和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可以采用黑板板書的方式來進行講解,而不是不負責的簡單帶過。
(三)教學方式的創新。在C語言課程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授課內容,同時也要求教師注意應用相應的教學方法,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引入問題案例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并要把案例教學法貫穿教學全過程,這一點的確非常的重要。
學習程序設計課程的目的是掌握設計程序的思路,因此在教學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進行設問,探討,解疑的方式進行展開,學會用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以實現所需處理的任務。因此教學重點要放在解題的思路上,通過大量的實踐讓學生學會怎樣設計一個算法,構造一個程序。
(四)提高老師的理論素養。老師是授課的主要行為執行者,可以說老師的理論素養直接影響這門課程教學的效果,C程序語言是一門實踐性很高的課程,教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其中的編程思想,因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應該多積累和學習一些新的理論和技術知識,結合社會上的最新需求,及時的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現教與學的緊密掛鉤,學校與社會需求的掛鉤。
(五)提倡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更加重視實踐教學,同時只有明確社會實際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明確學習目的,該學什么,學了有什么用,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同時,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掌握這門課程的思想,畢竟學生畢業了是要用這些知識來創造社會價值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極其重要,實踐性教學也要實施分層次教學。為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我們在編寫上機習題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種差別,既提出了C語言上機實踐的基本要求,滿足了一般學生的要求,又要為學習好的同學提供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練習,對于一些需要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同學,可以利用上機的機會,引導他們進行一些相關題目的實際操作,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總之,C語言是計算機編程中最實用的一門程序設計語言,只要在教學中正確的掌握好教與學的環節,及時的改進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時注重學生的實踐性,相信就一定能將C程序設計這門課程教好,使學生學習好這門課。
參考文獻:
[1]譚浩強,C程序設計(第二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趙飛、荊光輝、張潤澤,如何培養大學新生計算機語言編程能力[J].計算機教育,200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