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浩然
“是不是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人都得死,活著就是多余的人?”與死神擦肩而過的小女孩李蘊(化名),發出這樣凄涼的聲音。令這個小女孩不明白的是,校園里那么多同學,為什么大家都視她為“異類”,不愿和她接近,甚至對她冷眼相待?
李蘊原是安徽肥西縣某中學學生。幾年前,她不幸患上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當地媒體對李蘊的遭遇進行了報道,縣內外的好心人紛紛為她捐款。在多方求治之后,李蘊的病情奇跡般地好轉了。在得到醫生的許可后,渴望讀書的李蘊重新回到了校園。
興沖沖地回到校園之后,李蘊才發現,她在學校的生活并不比在醫院時快樂,相反,她遭遇到冷漠和歧視。下課時,同學們誰也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在回家的路上、教室里甚至廁所里,她時常看到別人對她指指點點,聽到各種對她的議論和嘲笑。
“每天看著同學們在操場上快快樂樂、自由自在地玩,我羨慕極了,可我沒有一個玩伴。下課時,教室里只剩下孤零零的我,我只能站在窗口或者呆呆地倚在門旁……”李蘊的臉上露出了與她的年齡不相稱的凄楚。
有關教育專家指出:李蘊的遭遇從某一方面折射出校園內的歧視現象。現在一些家境不好、成績不理想或身體有殘疾的學生經常遭受冷落甚至嘲笑,這反映了同情、寬容和關愛精神在校園內的缺失。專家們呼吁老師和家長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讓他們以一顆善心去看待不幸者,給別人以溫暖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