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曉艷
食以安為先。隨著各級政府不斷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我國城市食品安全問題得到極大改善。然而,鄉村市場食品安全問題卻無明顯改觀。
在鄉村這個巨大的消費市場營造一個安全衛生的食品消費環境已經刻不容緩。
但由于農村地域廣闊、市場分散,給監管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執法力量不足。我國鄉村大小食品經營店、雜貨店數量眾多,經營分散,執法力量嚴重不足,監管難以到位。
肉制品源頭難于監管。雖然有食品監管員和義務信息員,但他們沒有執法權,給肉制品日常監管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機關、學校食堂難以監管。一是部分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制度不健全,沒有衛生許可證,從業人員無健康證明,衛生安全意識不強,衛生操作習慣差:二是食堂的設施和條件存在著較多安全隱患,如無防蚊、防蠅、防鼠等設施;三是學校食堂布局不合理,無食品出售場所、就餐場所,無餐具消毒、保潔設施:四是少數學校對承包食堂缺乏嚴格管理。一方面學校與承包人沒有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未建立強有力的內部監管機制。另一方面多數承包人不愿意投入資金改善食堂衛生設施,致使食堂面貌年年依舊。
廣大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淡薄。部分群眾食品安全意識不高,使假冒偽劣產品經營者有空可鉆。
食品安全執法主體不明確,聯合執法力度不夠。常發生處罰時部門間推脫的情況,影響了工作效率和部門形象。
針對上述問題,食品監管部門應采取積極措施應對。
有效整合資源,加強食品安全綜合監管。一是設立食品安全監管辦公室,配備正式編制工作人員,賦予食品綜合執法權力;二是切實將食品安全工作納入干部目標責任制考評內容,明確職責、權利、義務,保證信息暢通。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識。一是重點加強對鄉村食品安全知識的普及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有關政策、法規,普及食品藥品安全常識、科普知識;二是普及監管機制;三是協調各部門加強各類各級食品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培訓,營造人人參與食品安全、全社會重視支持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加大食品安全聯合執法力度。集中力量開展聯合執法,進一步解決整治中碰到的突出問題和難點問題,擴大影響,形成整治的高壓態勢。
加強機關、學校食堂管理。首先,加強對承包人經常性的食品衛生安全監督指導,同承包人簽訂食品衛生安全承諾書,明確雙方責任,確保各項制度落實到位;其次,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安全意識,自覺規范操作;再次,全面建立食品原輔料采購、索證登記制度,杜絕過期變質、“三無”食品、毒死、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肉制品流入學校食堂,消除安全隱患。
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和預警機制。一是建立食品安全風險通報機制。從源頭、屬地上抓,各地嚴把關,互通信息;二是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制度;重點監管和監測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區域、場所、環節、品種,及時向社會提供預警信息;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和接收急重傷病員的醫療機構,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各級應急指揮部及衛生部門報告。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食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的重點地區實施全過程跟蹤檢測,實現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和動態指揮,并對突發事件進行分類、分級。
只有相關部門多關注鄉村食品安全問題,加大執法力度,農民才能吃上放心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