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俄羅斯、德國、日本特約記者 豐 帆 傅 淶 青 木 喬 生 ●宿景祥 ●本報記者 郭 芳 叢 牧
倫敦20國集團(G20)峰會前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一篇文章24日引起了國際關注。文章建議創造一種“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以“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從而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盡管中國官員沒有直接點美元的名,而且中國官方以前也表達過類似立場,但西方多家大媒體反應強烈,甚至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廢掉美元”的一篇檄文。目前神經有些緊張的美國輿論界顯然不習慣中國從“操控人民幣匯率”的被告突然向批評者的角色轉變。而專家表示,要求出現美元替代品的呼聲在國際上早就有了,并隨著這場金融危機在日益擴大。這篇發表在中國央行網站上的文章,是中國觀點的直率表達,在G20峰會即將召開的敏感時刻,中國高官這樣做可以減少外界對中國態度的誤判,是很值得鼓勵的。
美媒激烈評論中國表態
周小川的這篇文章23日同時以中英文刊登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24日美國很多媒體對此事發表評論,字里行間透露著驚訝和焦慮。《華盛頓郵報》題為“美元統治的終結?”的文章稱,當周小川呼吁廢棄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時,美國人不禁會問中國人到底是在憂慮1.4萬億美元儲備的價值下跌還是“另有所圖”?
文章說,當上周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宣布將購買數千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時,中國官員“感到氣憤”,因為他們擔心這將導致通貨膨脹并最終使中國的資產縮水。而這一次,周小川建議“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并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這“分明是對美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又投了一次不信任票”。
《華爾街日報》的標題是“中國把矛頭指向美元”。文章說,中國要求創造一種新的國際貨幣體系,“以替代美元為最終目標”,“這個建議反映了發展中國家日益增長的對美國在世界經濟中地位的不滿情緒”。文章同時評論說,這個“不尋常的”建議,顯示出中國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日益增長的自信心”。文章還說,這個建議顯然是為即將召開的20國集團峰會“吹風”,在以前類似的國際經濟會議上,通常是發達國家批評中國的經濟和貨幣政策,而這回,中國變成了“準備攻擊的一方”,它將在其他一些新興國家,如俄羅斯的支持下,清楚表明他們希望的新國際經濟秩序中,要“減少美國和其他富國的領導”。
《紐約時報》認為,這是中國又一次表示擔心美元資產的安全。文章說,盡管現在很少有分析家相信美元很快就會失去全球主要外匯儲備的地位,但這一建議顯示“中國已經準備好在全世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文章還擔心,如果中國對美國國債失去興趣,美國的借貸成本將上升,這將使美國政府執行經濟刺激計劃的費用更加高昂。文章引用彼德森研究所經濟學家拉蒂的話說:“中國很擔心美國的財政赤字最終將導致通貨膨脹,并損害中國的美元資產的購買力。這種顧慮是很合情理的。”文章認為,中國選在這時發出上述建議是為了使中國在倫敦G20峰會上有更多籌碼。
《紐約時報》還說,以前也有發展中國家提出這樣的建議,美國對此“很警惕”,擔心會造成骨牌效應并削弱美元的地位。文章還特別提到,在星期一發表的另外一份聲明中,中國表示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而這恰好是美國歡迎的”。
俄日與中國有類似想法
其他國家的媒體也對此事議論紛紛,英國廣播公司(BBC)說,周小川行長沒有直接點美元的名,但他說這次危機表明,僅依賴一種貨幣“是危險的”。英國《獨立報》也說,周小川間接批評了美元作為國際單一儲備貨幣的地位,顯示“中國正在挑戰美元的地位”。文章說,周小川的建議意味著“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又開始了口水戰”。文章說,周的建議正好呼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近日的講話,他說:“如果你不能讓國際金融體系健康發展,你往經濟刺激計劃里投再多的錢也會像陽光下的雪一樣化掉。”
德國《世界報》24日說,周小川的提議,是對美財長蓋特納此前抨擊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的反擊。此外,中國希望在IMF等機構的運營中有更大話語權,并成為多元國際貨幣體系之重要一員。
德國《時代》周報網絡版24日認為,罷黜美元主導地位,創立新國際儲備貨幣的呼聲目前漸高,這可能將成為4月初開幕的20國集團首腦會議的一個重要議題。中東“海灣時報網”說,周小川的建議將改善IMF里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的不平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