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廷略
讀過一本《紳士的準則》,作者是來自全球權威男性時尚刊物——英國版的《Go》的主編:迪倫·瓊斯先生。
迪倫·瓊斯先生可以把男性如何成為一個紳士,給你頭頭是道的講上100條,盡管后來他自己也承認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把一百條都做到才可以成為紳士,但是如果你自己抱著一個很愿意替他人考慮的心態的時候,實際上紳士也是很容易做到的,譬如給女士開個車門或者在她們上樓梯的時候走在后面,這種不是很繁瑣的禮節,主要是擔心女士因為樓梯而跌倒。迪倫·瓊斯眼里的紳士,是那種處變不驚、行為穩重得體的成熟男士。所謂得體,也就是讓一個人在他出現的場合更加符合那個場合所需要的做派。
之前遇到過一個給汽車客戶做公關的老總,他說很多車主的確特別想成為一個紳士,雖然他們最常念叨的是要如何低調,但是總是按捺不住富而思禮的熱情。于是公關公司設計了一堆培訓項目,從穿衣戴帽,到高爾夫球禮儀,直到如何觀看體育比賽,無一遺漏。客戶看了方案覺得十分滿意,訓練了幾日之后,開始對準備買車的準客戶們進行所謂的講座。老總上來就說:“我們今天談談君子之道!”在他的眼里,君子和紳士就是一個成功男人的東西方兩種叫法:到了西方背景下就是紳士,到了東方搖身一變就是君子。然后一屋子人在公關公司的循循善誘下,大談君子與紳士的區別,談到興高采烈之處,君子們都開始犯煙癮了,誰都不和誰客氣,一根接一根的開始吞云吐霧,直到演講結束,會議室基本上就是候機大廳的吸煙室。后來聽到參會的一個女性朋友的投訴:“什么紳士君子啊,要我說啊,整個一屋子偽君子,連一個假模假樣的紳士也沒有。點煙的時候,也沒有人會問問,我是否可以抽煙!”顯然這種為了促進汽車銷售而準備的所謂紳士培訓,就好像飯前小食一樣,意思一下。重點還是要把車賣出去。后來想想君子和紳士的確有所不同:謙謙君子,都是心里面想想就好了,何必裝模做樣地扮演什么紳士啊!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最早聽到的紳士就是延安的李鼎銘先生,這個被毛主席在文章中所贊揚的開明紳士,是中國大陸成年男性中的最具知名度的紳士之一,不過隨著我們意識形態的不斷改變,在80年代,連上海灘的許文強也成了紳士的代表。顯然戴著禮帽、圍著白色圍巾、西裝革履、手持駁殼槍的黑社會大哥,更加符合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對于一種舊式文化的懷念。當然,江湖兒女式的豪情蓋天,與牛津劍橋式的溫文爾雅還是大相徑庭的。
衣冠楚楚深知生活藝術的風雅之士不是紳士,他充其量是一個流行男裝的追隨者。看完迪倫·瓊斯談的100條紳士的準則之后,你便會發現,為什么英式教育一直是西方文明的基石,因為他們一直在灌輸遵守紀律、富有公民的責任感、熱心服務社會以及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概念。當英式教育的代表人物阿諾德先生要求他的學生,通過體育運動來培養勇敢、公道、忠誠以及團隊精神的時候,你會發現法國的紳士更加注重的是服飾的考究以及社交場合的優雅舉止。你會喜歡遇到一個經過歲月洗練、行為舉止都十分得體的男性,如同DunMu的產品代言人裘德·洛一樣,渾身洋溢著成熟男性的魅力,這就是紳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