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海外版》自1993年元旦創刊,至2009年7月您手中的這一期刊物,已經整整出版100期了。為了感謝廣大讀者對我們刊物的厚愛,特意出版了這本100期紀念專號。
100期紀念專號特別邀請了一些享譽海內外文壇的著名作家和學者題詞,或談人生。或談藝術,或題寫對本刊的厚望;我們增加了一個印張,以期使本期的內容更充實、更豐厚。
同時,為了銘記我們這一本純文學雜志的歷史印跡,我們精心選編了本刊的精品集——《百期精華》(即將出版),副題為“100期·100家·100篇”,意即是100期中100位名家的100篇散文力作。友人曾建議我們以“經典中的經典”、“精華中的精華”為書名,思來想去,反復掂量,還是《百期精華》顯得更樸實、更貼切些。對于17年來中國文壇的散文精品,緣于我們人力、精力、能力和所閱讀到的報刊有限,肯會有一些遺漏;但我們所選都是我們認為的精品,藝術上的見解會有差別,但我們絕不敢以次充好、濫竽充數、以文謀取一己私利。
從1992年底,我奉命開始籌辦《散文海外版》,17年的歲月,伴隨著一本雜志,凝聚著多少心血與拼搏、多少辛酸與欣慰,100期刊物和十余本精品集就是明證。
我編選和閱讀散文,十分看重作品體現出的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懷。我以為,生命感悟和人文情懷,是散文的靈魂和生命線。散文是人的生命之舞,應予人以生命的深層感動,予人以心魂的震撼。須心靈開闊、精神超拔,情思飽滿、氣韻生動。17年間,編選本刊的多篇散文時,我產生過多次心靈的感動,每編輯一篇這樣的散文,我都有一種“成就感”。記得著名作家周濤在一篇散文中說過:一個人的一生只能干一件事。如果真的是這樣,編輯這么一本書、一本雜志,可能就是我這么一個普通編輯一生所干的一件事。一個知識女性一生做了一件自己愿意做的文化上的事,我從心底感到很踏實,很知足,很有“成就感”。其他的就由它去了。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多年的辛勤耕耘,使我們結交了一大批高層次的作家和讀者朋友,擁有著非常可貴的文學資源和出版資源,這是最可貴的無形資產,是我們一生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誠望繼續得到廣大讀者、編者和作家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使我們這棵藝術之樹生命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