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散思維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環節。
一、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好習慣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發散”因素,還要經常利用“障礙性引入”“沖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新方法的探知思維活動,這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在學生不斷地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過程中,還要善于引導他們一環接一環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好習慣。
二、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求異性
發散思維的求異性是指數學思維活動中的隨機應變、舉一反三或觸類旁通。在數學解題教學中,力求多角度、多變化、多層次,溝通知識的縱橫聯系,讓學生大膽聯想、探討、爭論,引導學生尋求多種解法,突破知識的故有范圍,探求一題多解,能有利于發散思維的訓練,提高思維的靈活性,使學生學得印象深、興趣濃,從而能促進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養成。
三、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探索性
發散思維的探索性是指在數學思維活動中對問題所作的深刻思考,能透過表面現象抓住問題的本質,能通過一些簡單的、特殊的問題尋覓到復雜問題或一般問題的解答的一種思維品質。美國心理學家薩奇曼及施瓦布所提出的“探索學習理論”,主張“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索能力,同時形成認識自然的基礎——科學概念,進而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這就要求數學教學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知識的發生和形成做出合乎情理的思維模擬,引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索發現知識和獲取知識。這就可以從深層次觸及學生的認知領域,從而形成穩定可靠的認知結構。此過程即為體現探索的過程,又必將為進一步發展探索思維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創造性
發散思維的創造性指的是思考問題時能打破陳規,獨辟蹊徑,標新立異,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思維的狹窄性表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反復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練習,是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狹窄的有效辦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重視計算結果,要針對教學的重難點,精心設計有層次、有坡度、要求明確、題型多變的練習題。要讓學生通過練習不斷探索解題的捷徑,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不斷發展。要通過多次的漸進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進入廣闊思維的佳境。
五、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聯想性
聯想思維是一種表現想象力的思維,是發散思維的顯著標志。聯想思維的過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通過廣闊思維的練習,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廣度,而通過聯想思維的練習,學生的思維可達到一定深度。例如有些題目,從敘述的事情上看,不是工程問題,但題目特點確與工程問題相同,因此可用工程問題的解題思路去分析、解答。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討論時,有的解法需要學生用數學轉化思想,才能使解題思路簡捷,既達到一題多解的效果,又練習了思路轉化的思想。“轉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數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應用題解題中,用轉化方法,遷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學生聯想思維的練習。思維有多種特性,如積極性、求異性、廣闊性、聯想性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些特性進行練習與培養,既可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又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市碼頭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