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這說明,幼兒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幼兒對世界的認識是感性的、形象的、具體的,要求我們必須為幼兒創設一個積極的語言環境。因此,我們借助了現代教育媒體,在語言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和發揮教學技巧,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創造寬松的語言情境,尊重幼兒,使其想說
《綱要》中明確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所以我們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創設具有具體感性的立體信息的動態情景,直接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使其想說。
如在教學詩歌《春雨》時,為了把幼兒帶到詩歌的境界中去,使幼兒與文中的“我們”產生共鳴,運用課件將大自然的景象通過屏幕逼真地顯示出來,圖文并茂,聲像結合,讓幼兒直觀感受,為幼兒創設一種三月里淅淅瀝瀝下小雨的情境,從而豐富表象,以情激情,以聲動情。(滴答,滴答,下小雨了;麥苗說:“下吧,下吧,我要長大”;梨樹說:“下吧,下吧,我要開花”;種子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小朋友說:“下吧,下吧,我要種瓜”。滴答,滴答,下小雨了。)讓幼兒身臨其境,感受春雨的特點,使幼兒與詩歌中的麥苗、梨樹、種子、小朋友產生了共鳴,從而使幼兒能很好地理解詩歌內容。教師用鼠標器控制畫面,做到動靜交替,讓幼兒通過表達交流,更能理解詩歌和故事的情節,不知不覺地在潛移默化中學到了知識。
二、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鼓勵幼兒,使其敢說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積累起來的。巧妙運用多媒體可以給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可以使幼兒有效地練習,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
在表演游戲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幼兒熟悉故事,理解故事情節,再借用多媒體讓幼兒看、聽,在視聽結合中讓幼兒盡可能多地獲得語言信息。如童話故事《三只蝴蝶》、《狼和小羊》等,幼兒在看、聽的過程中就躍躍欲試,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動物的語言和一舉一動。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為幼兒設計了相應配套的角色表演,讓幼兒在看動態的畫面時,激起表演欲望,進行表演游戲,從而使幼兒既鞏固了故事中的角色對話,又加深了對故事的理解,使他們喜歡表演、敢于表演。當幼兒學會運用一個優美的詞語,學會使用一句完整的語句時,教師及時給予他們贊許的目光、鼓勵的微笑,多說“你真棒”“你一定行”等積極性評價語言,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從而更積極主動地說。
三、呈現豐富的語言情境,吸引幼兒,使其喜歡說
現代多媒體技術有同時提供視、聽、行相結合,把看、聽、說統一起來的功能,呈現豐富的語言情境,吸引幼兒,設置思考點,引導幼兒思維,從而在幼兒語言與思維的整合教育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讓幼兒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在續編故事的教學中,我們常常制作課件,為幼兒呈現豐富的語言情境,以此來吸引幼兒,設置懸念,引發幼兒積極的思維和想象。如《小雞過河》教學中,整個情節都圍繞著小伙伴怎樣幫助小雞過河而展開。課件中先呈現小雞過不了河的危難情境,接下再顯示小伙伴幫助小雞過河的種種情境。這樣制作的目的是為了制造懸念,讓幼兒積極思維,從而想出許多幫助小雞過河的辦法。當幼兒大膽猜測成功后,電腦及時給予鼓勵。或用幼兒喜歡的卡通人物評價,有的甚至用一段精彩的動畫片作為對幼兒學習獲得成功的獎勵。然后我們再回到前一幅畫面,讓幼兒進一步展開想象。這樣不但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發展了幼兒的思維,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達到完美的整合。
四、創設有趣的語言情境,支持幼兒,使其有機會說
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他們對動態的事物具有濃厚的興趣。利用多媒體在墻上創設一棵隨季節生長的桃樹,春天是綠綠的嫩芽,一段時間便開出美麗的花,再過一段時間便結出豐收的果。其中的葉子、花、果等都可讓幼兒通過討論、繪畫等創設出來。在這一動態過程中,幼兒一直參與其中,有很多講述的機會,語言便得到發展。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語言能力等,使他們成為了環境的主人。
我們借用現代多媒體為幼兒收集一些形象可愛、色彩鮮艷的圖像,如可愛的小動物、漂亮的花草樹木、名勝古跡等,創設有趣的語言情境,使其有機會說。讓幼兒自己上機操作,自己選擇圖片,自己拼圖,然后自己講述。由于拼出來的圖是孩子們自己思考的結果,因而講述時比較流利,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當幼兒講述成功時,電腦給予音效鼓勵,使幼兒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在語言教學中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幼兒的語言學習提供生動形象的畫面,優美逼真的意境,悅耳動聽的音效,增強了語言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從而更好地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