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式教學是指能指導、引導、啟示、激發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學習和思考及主動實踐的教學。這種教學思想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原理和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擺正教與學的關系,變學生“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其生動活潑地學習。因此,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合理地運用這一教學指導思想。在此,本人就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合理運用啟發式教學問題,談點管窺之見,以就教于同仁行家。
一、提問啟發
啟發式教學的主旨在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除對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外,還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加強非智力因素的引導,設置問題的情境,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問啟發式正是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狀態,精心設計一些富有啟發價值的問題,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索,然后發現“為什么”,最終找出問題的結果。
二、反問啟發
在啟發式教學中,“啟”是關鍵,“發”是要害,合理的“啟”可以得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當學生處于“憤”、“悱”狀態時,適時運用反問啟發,可使學生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所謂反問啟發,即用旁敲側擊的手法,從問題的側面或反面來多角度發問,以拐彎抹角地進行點撥,促使學生消除思維障礙,從而達到教學本旨。
三、舉例啟發
為實現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等關鍵問題,運用一定教具,如實物、實驗、電教等,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識。其中“舉例”不乏為思想政治課中啟發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因為學生周圍處處是活生生的思想教育好素材,由此為切入點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聯想啟發
所謂聯想是指由某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或由甲觀念而想到乙觀念的心理過程。它不僅是人們記憶、思維、想象等心理過程不可缺少的心理條件,也是情感、意志過程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聯想來啟發學生理解、記憶概念和原理及有關內容,使學生借助奇特聯想、類比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和因果聯想等聯想手法,來進行歸納,演繹和類比推理,進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思想認識。
五、情境啟發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形象化語言描繪、探究性問題設置、具體教育活動的組織及電教手段的運用等創設最佳教學情境,營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達到啟發、感染目的。在講《團結起來力量大》一課時,拿出一盤散沙和一些水泥,在演示中讓學生知道“一盤散沙并無力,如果加上水和泥,凝固以后硬無比”的道理,并用一手指和五手指舉排球做實驗,創設一種“團結起來力量大”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親眼目睹,耳有所聞,心有所悟。這既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加深了學生的思想認識。
思想政治課中教學情境的設置旨在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引起共鳴,啟發學生思索,借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情境的設置要圍繞教學目的,切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合情合理,健康有益,不能只圖“熱鬧”而游離教學目的。
總之,合理運用啟發式教學有利于加強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效果,盡管啟發的方式不只以上幾種,但其教學主旨是一樣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加強學習目的性教育,采用多種啟發形式,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探求興趣,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創造課堂教學的最佳時效,以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各項任務。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