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理論家布魯納認為: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因此,在學生自學、初步感知的基礎上,自由組成學習小組,相互交流、互相幫助、共同商討、解決問題。
一、要求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和發揚團隊合作精神
1.運用團隊競賽合作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
在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往往只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在教學中按照“刺激——反饋”的模式,向學生發出信號,學生則根據信號被動地作出反應,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情感、意志)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急于把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自我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教育的能力培養。至于學生學得怎么樣,教師因班級人數眾多而得不到課堂的第一手反饋資料,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給一些“學困生”的投機取巧創造了“良機”??上虢虒W效果和預期的將是大相徑庭。而合作學習小組的教學方法就可克服這樣的問題。
2.運用團隊競賽合作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教師教學的目的性單一,大多數只是按照教學大綱逐步地進行單個技術的教學,缺乏實戰的技術組合,這對正處成長時期的、具有好勝心心理的青少年兒童來說,這樣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長而久之,學生會產生“厭學”的心理。
在引用團隊競賽合作的教學方法后,我們時常把體育競賽引入課堂,一方面,迎合了學生學習的好勝心理特點;另一方面反復地刺激了學生學習的欲望。因為,學生為了取得勝利,他必須加強自身的技術水平,并通過模仿、反復練習、創造優秀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勝利的渴望。通過體育競賽,我們發現,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克服了一些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和生活適應能力。在體育競賽中,他們獲得了更多的體育基本知識,同時,對他們的思維意識、道德品質、行為規范也產生了影響,加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和團隊精神。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比賽學生認識了自我找到了自信,并能尋找到讓自己靜心學習的動力。
3.團隊競賽合作中,激發學生的創新
在現代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基本技能和基本體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體育環境中,創造性地完成體育任務。其目的是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自身體育習慣和自身良好個性品質。在大課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備課的重點落在如何組織參差不齊的學生在40分鐘的課堂上完成應有的教學任務,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而在團隊中,始終貫徹在實現小組目標的同時要體現自我價值,這是學生是否能夠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關鍵。
二、創設情境,為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促進學生相互合作發展提供前提
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而且,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所獲得的合作與交往等能力會輻射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應特別注意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氛圍,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設情境,給學生一個合作的目標,讓他們為了團隊的利益通過交流去展示自己,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也更有利于個體的發展。
三、交流互評,是學生體驗相互合作團隊精神,認識自己的特長與不足的保障
學生在小組討論練習后,學習熱情趨于高漲,教師因勢利導,組織大家交流比賽或匯報表演等形式,為學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學習、展示自我的機會。在課堂交流時,先由一組發言、匯報,該組對動作的學習過程以及遇到難題如何克服,提出存在的疑難問題,組與組之間進行討論、解答。在交流時若同意小組意見的可舉手贊成,若有不同觀點的可以提出指正。最后師生共同歸納各組精華之處,再運用到實踐中去。
通過課堂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運用團隊競賽合作的形式能較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相互合作團隊精神,并對他們合作能力的培養及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較明顯的效果,有利于學生成為素質教育中健康合格的人。
作者單位:河北省灤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