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認為:“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調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在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要想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著手于下列幾個方面。
一、課前充分備課,深挖教材,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課前反復閱讀教材,研究教材的組織結構,并且反復閱讀教參,把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弄透,摸熟,再有效地設計出教學方案,力求準確精辟地理解教材,同時課前設計出學生應儲備的知識,提前布置。這樣學生在接受一堂新授課前,都有了思想準備。
例如,我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提前布置學生:“查閱地圖,弄清德國、前蘇聯、波蘭等國家的方位,弄清珍珠港在哪?日本在哪?”這樣在接受新課前,學生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在深入了解教材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教學課件
新的課程要求充分發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多媒體的運用在新的課堂教學中,已經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視覺、聽覺優勢,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感受知識的奧妙,打開求知的大門,進入知識的海洋。
例如,我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把地圖搬上大屏幕,展示歐洲各個國家的方位,使學生對大戰有空間認識,并且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課堂活起來。在講到德國突襲波蘭時,我加入背景音樂,課堂氣氛一下子嚴肅起來,學生感受到硝煙彌漫了整個歐洲,戰火很快就會燒到全球。看到學生嚴肅的表情,我知道學生已經沉浸其中了。這時我適時提出問題:“戰爭給人類帶來了什么?”學生感同身受,都能認識到戰爭的破壞性是極大的,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是災難。進而升華為熱愛和平,維護和平,人人有責,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思想受到教育。這里不是教師簡單的說教,而是學生自己的感悟。
三、巧設開頭,力求前后知識點銜接自然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只要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你就成功了一半。所以,每次進行新授課我都要精心設計開場白,力求把學生自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
例如我在教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精心選擇材料,提出問題。用材料把新舊課程自然聯系起來,承上啟下。課前大屏幕打出如下材料: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突然出現了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情況:一時間,股票價格暴跌,工廠、銀行紛紛倒閉,失業人數激增。甚至許多資本家一夜間也傾家蕩產,成千上萬的老百姓則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艱難度日。2.1933年5月的一個夜晚,成千上萬冊精美書籍被扔進火堆中,人類文明長期積累的優秀成果,瞬間就在這無情的熊熊烈火中灰飛煙滅。然而指揮這次焚書運動的德國領導人居然歡呼:“火光照亮了新時代”。以上材料的選用,把上節課和這節課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使同學們很順利的得出二戰的爆發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四、巧設結束語,拓展知識,深入思考
一節課結束后,要留給學生一個自由深入探究的空間。啟發學生在課下積極思考,從不同途徑獲取知識,引導學生由課本走入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到知識就是生活,從而激發學生更加自主、努力探究,掌握自我學習的方法。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這節課講完后,我留給學生一個課下思考題:“二戰的爆發與經濟危機有關,當今正在爆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會不會引發新的戰爭呢?”這個問題的提出把歷史和現在的生活聯系起來,增強了歷史知識的時代感。
新課程要求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做好這個主導,課下的精心設計是必然的,以上幾點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在愉快中感悟知識的力量,學習興趣、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培養。體現了變被動為主動,寓教于樂。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