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對學生的思維、創新、記憶和想象及日常交往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跨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了創新精神就敢于創造,在音樂教學實踐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1.走出傳統的教學圈,將學生解放出來
20多年的音樂教學實踐告訴我:走傳統的老路,就會將學生置于一種被動地位,使他們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力和創造力。傳統模式的教學只能用“對”或“不對”來解決和判斷一些問題,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應盡早將學生從這種禁錮中解放出來。這樣,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創造性的教學模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我校一名學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觀看了一場民族演唱會,葫蘆絲那優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動了他。回到學校以后,他主動找到了我,要求學習葫蘆絲的演奏技巧。他學的非常認真,一年以后,他不但能吹出優美的旋律,而且身邊還多了很多“追星族”。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就是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這種需求會激發人們去創造美。這就要求教師帶著飽滿的熱情上好每一節課,用教師的興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
2.教師要善于運用“激勵性”機制進行評價
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評價要慎重,運用“激勵性”機制對學生進行評價不失為評價的一種好方法。若評價的方法不正確,可能會扼殺學生學習音樂的愿望和興趣,會把音樂教育引向歧途,更不用說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3.找準創新的途徑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確定創新的內容很重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培養他們的即興創編能力。如讓學生用各種聲音材料去模仿和表現自然界中的各種音響,以及對事物的切身感受;用聲音編創較為完整的帶有情節的聲音故事,進而嘗試為所學的詩歌或故事進行簡易的配樂表演;讓學生口頭創編旋律或簡單的旋律接龍;即興創編節奏,也可根據歌曲的內容、形式和情緒,邊唱邊表演等。
我們大家知道,游戲伴隨了學生的整個童年時代,很多知識都是在游戲中獲得的。玩兒中學,學中玩兒,通過做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引發學生創造的動力。
4.在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現代教學宣揚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因此,音樂教學中,經常開展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最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最具創造性。
(1)個性化學習
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缺少對學生學習情趣、態度及個體差異的關注,忽視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現代教學則提倡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思考問題。在欣賞《天鵝湖》時,我讓學生搜集關于天鵝的圖片。學生找來各種自己喜歡的圖片,激發了學習情趣,把喜愛動物的情趣融進了歌聲里。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地參與了教學過程。
(2)合作性學習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各學科都開展了合作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發展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習效率。過去,我們欣賞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鵝》就是讓學生隨音樂模仿天鵝的走步。新的教育理念啟發了我,要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創新教育是當今世界的一大趨勢,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高科技的發展日趨迅猛,面對教育的新形勢,我本人只作拋磚之說,但愿引來更多的金玉良言,以助我能更深入的開展音樂創新教學的研究,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新型音樂教學模式,培養真正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