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現代信息技術正在全方位地向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滲透,掌握信息技術知識也就成了我們當今學生的必修課。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一、改變教師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首先,我認為作為一個信息技術教師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電腦只是學習的一種工具,對中學生來說重在“用”電腦,而不要“學”電腦。電腦是人類的智力工具,學生沒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深奧的理論,學生只要知道它能做什么,學生用它會做什么,而后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個人去探究其原理,當然在這其間教師再給予必要的引導。如學生在學習DW軟件時,只須了解這軟件能制作網頁,我用它做了網頁,發布了網站,我是通過什么操作的。這就達到了我們的教學目的。因為學生對一些實踐性強、實用性強的知識遠遠比理論性知識感興趣,學生也容易接受。
二、教師根據需要及時地調整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我們的教材從編排、出版、到使用,這得需要一段時間,盡管我們的編者下了很大的工夫和精力來保證教材的可用性,時代性,可無奈我們的信息技術變化太快,致使有的軟件、有的信息稍顯過時點。這時就要求我們教師靈活處理,我們有必要在某些方面稍做補充或修改。如我們在講授初一教材第五課時(冀教版)《訪問因特網》時,在學習第一部分知識——“瀏覽信息”的活動時,我們可把教材要求收集“南極科考”的相關信息改為收集“地震知識”或“奧運知識”等,我覺得我們的編者也給了我們這些空間。這些都是時下發生的大事,使我們的學生更有興趣去瀏覽去探索,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針對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我就針對初一、初二兩個不同階段的學生來說吧。初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從管理上比較聽話,但自學能力較差,在教學中教師可采取演示法、學生示范法為主,讓學生從模仿中進行學習。但對初二階段的學生來講,他們不大好管理,要求自己動手的時間多了,而且對演示法、示范法有些膩了,學生已積累了一些學習電腦的經驗,自我的要求很強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得改變教學方法。教師應將時間交給學生,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一個主持、引導作用。這時教師可做好一些教程讓學生自學,對于個別問題可從教程中給予自我輔導,但對共同問題,教師集體輔導。并在學習的每一個環節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操作步驟。
2.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學目標的要求應不同,即分層教學
如在DW軟件學習中,學到“模板”知識時,我將“模板”學習的知識通過截取屏幕的方法,為學生做了一套“模板”學習的演示文稿教程。我把教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創建模板;第二是編輯模板;第三是使用模板。而后在最后將教材中未曾出現的如何更新和修改模板作為學有余力學生探究的方向,并給予提示。結果收效很好,學生說:“老師引出了我們想問的問題。”
總之,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必須要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課程的改革,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備好課、備足課,多思考,勤學習,以促進每個學生身心的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萬全縣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