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學生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這是二十一世紀未來社會向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學中積極實施思維教育,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那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下面我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調動思維積極性
閱讀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和諧共創的過程,僅有教師的自覺的思維行動是不夠的,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的思維呈現出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讓愛思考、會思考的學生多思考,善思,深思,讓不會思考的學生學會思考。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目的的要求,選擇恰當地方法,抓住學生思維的“發條”使它們轉動起來,不斷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引導他們發揮聰明才智,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1.巧設導語
如何導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起到聯系舊知識,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如我在教學“孤獨之旅”這一課時,導語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歌詞中“不經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句意蘊豐富,人生旅途,并非一帆風順,往往充滿辛酸,飽含痛楚與淚水,其實生命也就是在這樣的鍛造中成熟豐滿的。如果說這是成長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么孤獨也應該是無法回避的人生題目,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文軒的《孤獨之旅》去體驗少年杜小康在牧鴨生活中所經歷的一段孤獨生活。這種導語設計造成了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富在啟發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思維“發條”轉動起來。
2.巧引質疑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發現問題,積極引導其自行解決問題,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做好方法,如我在教《桃花源記》時,讓學生細心閱讀第二段,并思考本段文字是從哪幾個方面學桃花源里的人的,其中桃花源里人的衣著有何特點,這時候,有一名學生立刻站起來問道:“桃花源與世隔絕久遠,那么那里的人穿戴怎么會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樣呢?”這一質疑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活躍起來,各自談出了自己的看法。
3.善于啟發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要立刻回答,可以相機誘導,鼓勵學生自己發表看法。
4.鼓勵創新
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對學生回答的問題,不能以自己的思維方式或唯一的標準答案束縛學生的思維,把自己的思考強加給學生,因為每個人思考的問題都有帶有自己的主觀傾向,有時由于某種因素的觸發,突破習慣性思維的羈絆,在頭腦中會閃現出創造性的火花。這種創造性的火花,有時離標準答案較遠,但教師此時應給予鼓勵,不要完全否定。
二、掌握基本思維方法
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了,積極性也就提高了,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思考呢?答案是“授之以漁”交給他們具體的思維方法:
1.形象性思維法
形象性思維是一種藝術的思維方法,它是以意象、想象、顯示、描述等作為思維的形式的,在形象思維的諸多形式中,想象起著關鍵的作用,因此在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方面,重點應該放在想象能力的提高上,想象力在形式上分為兩種:一種是再造想象,一種是創造想象,它要求人們展開思維的翅膀,創造性的獨立馳騁想象,例如:我在教王維的《使至塞上》這首詩時,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出詩詞所描繪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既培養了學生的再造想象能力,又受到了美的熏陶。
2.抽象性思維法
在閱讀教學中,有意識的讓學生掌握各種問題的思路方法,無疑會促進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獲得抽象性是思維的指導。例如,在教記敘文時,可讓學生復述情節,要求脈絡清晰。
3.創造性思維法
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主題在強烈創新思想的指導下,通過發散性思維和輔合性思維,借助想象和聯想,對自己頭腦中的知識信息,進行新的思維加工組合,從而產生新的思想觀點、新的理論、新的設計的思想過程。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