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以奇異動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節而深受兒童的喜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體裁課文,這些課文語言優美,內容淺顯易懂,故事生動有趣,根據兒童最富有想象力的特點和最喜歡童話故事的心理傾向,可運用一篇篇妙趣橫生的童話故事,開啟創新之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借助童話,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自主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創造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童話,都蘊含著豐富的創造因素,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它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創設氣氛,激發創造興趣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必須根據童話的內容創設富有創造性的氣氛,課堂上,教師應引導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獨創性。在教學《小貓種魚》時,進行到最后的教學環節可這樣提問:“小貓把魚種在地里,結果會怎樣呢?”學生展開了想象,有的說:“小貓等啊等,也沒見小魚長出來。”有的說:“它扒開土一看,呀!小魚全爛了。”老師可以順勢說:“這是怎么回事呢?小貓一定很奇怪,便回家問媽媽,媽媽會怎么說呢?”這下,孩子們來了興致,他們說:“孩子,做事要動腦筋,生搬硬套可不行啊!玉米花生的種子才能種到地里,魚是生活在水里的,不能種在地里。”然后,我讓學生幫小貓想想辦法,怎樣才能得到很多小魚,有的說:“可以到河邊去拿網撈魚。”有的說:“到市場上能買到很多魚。”還有的說:“把魚卵放在池塘里,過幾個月就能收到很多魚了。”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們的童趣需求,又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
2.發散教學,培養求異思維能力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教學中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展開不同意見的爭論,不斷產生新的答案。如教學《烏鴉喝水》這一課,我這樣問:“烏鴉真聰明,能想出好辦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聰明的小朋友們,請你們也動腦想一想,還有哪些辦法也能讓烏鴉喝到水呢?”這樣,激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并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有的說可以找來一根空心草桿兒,有的說可以找來塑料袋,把水倒在塑料袋里,也有的說,可以把瓶子斜著放。學生想出了一系列辦法,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情況,選擇可行的辦法,通過分析、比較、推理,進行求異思維能力的訓練。
在學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后,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們喜歡小白兔還是喜歡小灰兔?”大多數學生都回答喜歡小白兔,因為小白兔愛勞動。我引導學生再讀讀有關的內容,一些學生舉起了手,說:“小灰兔也很可愛,因為它懂禮貌,老山羊送給它白菜時,它說謝謝,看到小白兔給老山羊送菜后,它也會自己種白菜的,所以我也喜歡小灰兔。”多么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學生不是不能求異,關鍵在于教師的啟發引導。
3.通過表演童話,訓練學生的創造思維
小學生學習童話,最喜歡扮演童話中的角色,表演童話中的情節。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童話中的角色進行藝術再創作,身臨其境體驗情感,在表演中發展語言,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說與動的快樂氣氛中,受到教育,嘗到成功的快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就可在表演中進行教學,扮演小蝌蚪的孩子把雙手放在身體后當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扮演青蛙的孩子則一蹦一跳地前進,從兩種不同的扮演方式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已掌握了課文內容,當孩子們表演找到媽媽時,他們七嘴八舌地說:“瞧!長著一張寬嘴巴”“一對大眼睛”“披著綠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有四條腿”“對了,對了,這次沒錯,一定是我媽媽。”孩子們即興創作水到渠成,通過表演童話,帶來的是自信、動力、成功,更重要的是閃現著創造的火花。像《小柳樹和小棗樹》《小鳥和牽牛花》《雞媽媽的新房子》《兩只小獅子》等課文,都可運用表演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將文字化為形象的表演,本身就是一種有效的創造性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
二、充分利用童話的特殊功能,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是創新的翅膀,童話本身就包含著豐富的想象力,在童話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種優勢。
1.通過觀察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童話教學中運用圖片,就能把朗讀與欣賞,觀察與想象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感,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童話詩《小小的船》時,向學生出示電教投影片,讓學生感受藍天、明星、新月的美感,啟發學生想象,體會飛上藍天坐上月球的愉快心情,可將文字欣賞與畫面結合起來,啟發學生想象: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乘著月兒飛呀飛,看到星星一閃一閃地對你眨眼,看到藍藍的天空在歡迎你、擁抱你,你心里會怎么想,怎么贊美它?通過教師的描述和畫面的觀察想象,學生入情入境,贊美之情被激發出來,一旦孩子們打開想象的閘門,他們便妙語連珠,兒童時期是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一切創新活動都是從創造性想象開始的。
2.設計想象性寫作練習
兒童是富有想象力的,想象性寫作,則會幫助兒童扯起那奇異的風帆,讓他們的思想,乘著童話的小船,駛向遠方。《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美麗動人的童話,學習了這篇童話,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扣動著他們的心弦,幼小的心靈里激起了對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從而體驗到自己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里的溫暖與幸福,為了發展孩子們這種情感,可引導學生寫想象性作文,假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到我們中間,我們該怎么辦?不需要怎么指點,一篇篇想象合理,語言優美的作文就會躍然紙上。學習《紙船和風箏》一課結尾時,引導學生想象:《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諒解,帶著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請同學續編故事:小熊和小松鼠和好了以后會發生什么故事呢?任學生自由發揮,自由創造,各顯神通,一首首稚嫩的兒歌閃耀著想象的火花。
總之,讓我們用想象的火種點燃學生的創造之火吧!這是中華民族的希望之光。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西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