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聽老師們議論,我今天怎么就是游離于課堂之外,深入不到課里面去哩。
我在執教《艾滋病小斗士》的公開課后,更感覺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自己置身于課堂之中。課文《艾滋病小斗士》主要講述的是南非兒童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但是他一直挺到了12歲。在這被病魔折磨的艱難歲月里,他還時刻用驚人的勇氣與毅力呼吁人們關注艾滋病,關愛艾滋病人,并且夢想自己能健康長大,成為一名艾滋病問題專家。可是,2001年6月1日,正當全世界兒童歡慶節日的時刻,小恩科西卻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他熱愛著的世界。上課那天,在講到恩科西的去世時,我在教室里播放了哀樂,配上恩科西去世時的照片,請全體學生起立,一起來深情地緬懷這位可敬的小斗士。此時,我哽咽了,孩子們流淚了,后面坐著的聽課老師也深深地被感染了。課后,一位老師說:“我突然發現,如果老師能將自己置身于課堂之中,置身于課本之中,那這節課就是好課”。
上完課,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為那個頑強的小恩科西,為他那震撼人心的呼吁,為他那時刻不忘關心他人的品質,為他那渴望生命的眼神。我的確走進了課文,深深地為恩科西的命運難過,深深地為恩科西的精神感動。我讓孩子們以“從小恩科西身上,我學到了 ”為題抒發自己的感情。我也情不自禁一起與孩子們坐下來抒寫心中的感動。寫完后,我先把自己不完美的小詩在全班宣讀了:“恩科西,一個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的患兒。他用自己的頑強、愛心與夢想,書寫了12年偉大的生命歷程。我們怎不能以不朽之軀,描繪一個大寫的‘人’呢!”結果孩子們也是感受真切,語言真摯。有一個學生寫了“恩科西的生命之燈,停留在塵土飛揚的沙漠里,隨時都有吹滅的可能性,可是,它的生命之燈在沙漠里毅然亮著,雖然不時被風吹得奄奄一息——”有的學生說:“我從恩科西那里學到了堅強、毅力、愛心”,有的學生深情地說:“恩科西,你就是我們的榜樣”這發自肺腑的聲音,也許正是老師的情緒感染。
語文學習,就是讓學生通過朗讀語言文字,體會文中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正所謂“語言有溫度,文字知冷暖”。在作者真情的揮灑下,我認為作為老師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如何體現語文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調動學生的情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讀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師生、課文、作者、情境的結合,也就是融情。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教學不是灌輸,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學生多大的舞臺,學生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整個課堂就是一個燃燒的動感地帶,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
三、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把文本的情感內化為自己的感悟,這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較高境界。教師、學生、文本,環境的對話最終是要實現人格的熏陶。在同學們為可敬的小斗士恩科西緬懷的時候,我順勢問孩子們:看著恩科西,你想說什么?孩子們哽咽著說:“恩科西,你永遠是我們的榜樣”“恩科西,我會學習你的”“恩科西,我們會永遠記住你,記住紅絲帶,記住12月1日”……我再次深情地朗讀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對恩科西的評價:“人類該如何面對天災,恩科西就是榜樣”“人類與艾滋病斗爭失去了一個勇敢的聲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頑強抗爭的小斗士”。學生靜靜地聽著兩位領導人高度的贊揚,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我知道師生都是用心在感悟,用心在體會,用心去崇敬。
通過這節課我再次感悟到,只有老師將自己置身于課堂之中與學生有著一樣的情感體驗,一樣的喜怒哀樂,一樣的歡笑與淚水,在與學生一起追尋人性的真、善、美,探索人生正確的價值與意義時,語文課堂一定能成為學生心靈的港灣,起飛的舞臺!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侯川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