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人類交際的重要工具,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是用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注意語言的藝術性。
一、語言準確,注重規范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每個化學概念、化學用語都有確切的含義,每個定義、定律都有確定的條件,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務必清楚、準確,要有字斟句酌的細功。對于基本概念,亦要把握好其階段性,防止漏洞和講的過死兩個極端的出現。否則,可能使學生產生誤解,甚至造成錯誤。
化學教師的教學語言不準確,常見現象有:
用生活上的習慣用語代替教學用語。如把“加熱”說成“燒一燒”,將“集氣瓶”說成“玻璃瓶”等。隨意類推,忽視某些物質或反應的特殊性。如說“碘遇淀粉變藍”,實際上是碘與淀粉相互作用結合物而顯示特殊的藍色,并不是碘變藍,如果講述不清,往往會使學生弄不清究竟是誰變藍,搞得模糊不清,不知所措。
粗心大意,如把化學方程式中的“+”讀作“加”,“=”讀作“等于”;“PH3”說成“氫化磷”,“NH3”說成“氮化氫”。類似的錯例還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舉例。
化學教學語言準確、規范符合科學性,是對化學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為化學教師首先要在這方面下工夫。
二、語言精練,提高效率
所謂語言精練,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少說廢話”,用最少的語句表達更豐富的內容。
有的教師唯恐學生“消化不良”,課堂語言機械重復,廢話連篇,降低了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程度,不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和理解知識的聯系,更不利于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語言精練并不是單純地削減語言的數量,而是要提高語言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洞察關鍵的眼力。概念新授,概念的建立和剖析是關鍵;概念復習,理清概念間的脈絡關系是關鍵……。如講“氣體摩爾體積”這一重要概念,就要扣住四個壞節,①條件:標準狀況;②物質的量:1摩爾;③物質的狀態:氣體;④數值及單位:22.4升,又如硫酸的工業制法,可引導學生用“五個三”來概括和歸納,即三原理、三階段、三凈化、三設備和吸收三個注意點。對于化學平衡則用“逆、等、動、定、變”五字特征來分析講述,這種簡潔明確的語言使學生易于鞏固,易于記憶。
語言精練必須服從于教學規律,采用最優教學方法,放心大膽地讓學生思考、討論、歸納、總結,教師的語言只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三、語言親切,富有情感
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情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曉之以理,以理喻人,而且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特別是對待差生,更應做到這一點,以此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上進。在與學生交流時,要關心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從而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感到自己的進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即使錯了,也用委婉的話語指出其不足,當然,表揚、鼓勵、鼓舞都必須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師如果對學生的錯誤過多的批評、指責、甚至諷刺、挖苦,那么就會使學生失掉學習化學的信心,由厭惡化學教師到厭惡化學學科,這不能不說是教學的失敗,著名數學家波利亞非常注意這一點,有時他一眼就看出學生的計算是錯誤的,但卻還是喜歡以溫和的態度、親切的語調、慈祥的目光和學生一步一步地查看:“你一開頭做得很好,你的第一步是對的,第二步也是對的,……現在關于這一步,你是怎么想的?!痹趯W生回答問題時,多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別人差”、“你也許沒有復習,如果課前看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回答”等,這樣做到了多鼓勵、少指責,多進行正確指導,少板起面孔訓人,讓學生在學習上有信心,有積極性,使他們能“親其師而信其道?!?/p>
四、語言形象,確保通俗
有些化學概念、原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化學內容又可以憑借十分生動具體的材料作原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尚處在“開放期”,純真、活潑,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學中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把內容講得形象、通俗,學生就能夠更深刻地理解知識。如講“保里原理”時,借助于生活中買到兩張(日期、時間、排號、座號)完全相同的電影票來說明:“同一軌道兩個電子自旋方向必須相反”比喻為鞋盒裝鞋子,兩鞋頭不能放在同一方向,“質量最低原理”,用一個人坐著比站著穩些,睡著又比坐著穩些來解釋。雖然科學性欠周密,但能降低難度,使學生學而不厭。如此深入淺出的講述,必然會使學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輕松地汲取知識營養。
“南國湯溝酒,開壇十里香”。這則廣告用語,能讓學生的思維在愉快的氛圍中進入微觀粒子的運動世界,進而積極去探索分子運動的奧秘:“見風使舵的行家,靈活多變的舵手”,這則比喻,能激發起學生觀察指示劑和變色實驗的興趣,增強他們記憶酸堿指示劑變色情況的效果,顯然,利用這種膾炙人口名言以及充滿時代氣息的語言著實會讓學生興奮起來。
五、語言幽默,營造氛圍
原蘇聯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一種用俏皮、含蓄、機智的方法,使人在笑聲中領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知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幽默風趣,繪聲繪色就能調動學生聽課的興趣。例如,在做亞鐵制氫氧化亞鐵實驗時,首先用神秘的語氣配以簡單的動作敘述道:“盛堿滴管更細長,插入鹽液莫慌張,屏氣緩滴不搖蕩,白色沉淀呈絮狀;倘若固執不照辦,反應給你顏色看?!痹陬伾齻€字上放慢速度,給人一種類似警告的威嚴,接著按照常規操作,在管口上方滴下堿液,大家看到試管里產生白色沉淀即刻轉綠,最終變成紅褐色,全都驚看不已、尋思之余,又為“反應就給你顏色看”雙重含義的領會而眉開眼笑。在去除雜質以提純物質時,學生往往使用不當而引入新雜質,針對這種情況,可形容為“前門驅虎,后門進狼”,或比喻為“迎新棄舊”,一語雙關,通過這些幽默的描述,聲情并茂的講解,學生興趣信增,情緒高漲,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意境。當然,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為幽默而幽默,如果脫離教材的內容和實際需要,一味調笑逗樂,插科打諢,那只會給學生以粗俗輕薄油嘴滑舌之感。
學無止境,化學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改進教學亦無止境。只要我們勤奮好學,積極探索,一定能使化學教學的語言更具有藝術魅力。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教師進修學校